第三十八章 登基建元(二)
因为那几个廪生带来的冷场并没有持续多久。
便由谢芳带人穿过人群当着所有人的将其拿下。
直接拖了出去。
众人噤若寒蝉,无人敢动敢言,要说其他的人,都心服于朱慈的称帝,那是绝不可能的。
但是敢于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来的,也就那几个不怕死的廪生而已。
昨日朱慈的所做所为,已经在众人心中印上了凶名。
那几个人的下场……几乎完全可以预料。
“朱慈烺……防民之口胜于防川,你暴虐不仁,必为千夫所指,遗臭万年!”
那几个廪生,边被拖走,边破口大骂,而随着他们消失在宫门之外,声音也偃旗息鼓。
随之而来的是门外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之声,传到寂静的广场之上。
所有人都不觉间心惊肉跳起来。
朱慈立于台阶之上,俯视着广场下的众人,眼神之中并没有因为突然的变故而出现任何的慌乱。
昨日的杀戮,早已将朱慈的内心锤炼的坚韧起来,杀掉几个廪生更是眉头都不皱一下。
“还有何人认为朕当不得大明之主?”
在鸦雀无声的广场上,朱慈的声音不大,却回荡的很远。
在刀与血的威迫之下,更没有人敢于对朱慈的这句话有任何质疑。
范景文身为文官之首,虽然接受了朱慈为帝的事实,却也不得不以自己的立场出班进言。“臣闻桀纣亡于暴,汉隋亡于乱,圣上若为帝王,当修德政,以服民心。”
言下之意,就是说朱慈太暴躁了,这样做是不对的。
其他人都为范景文捏了一把汗,很明显,新皇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狗,跟他较劲根本就是作死。
但是朱慈在面对忠心为国的大臣却是另一番态度。
“范学士明言晓义,朕心甚慰,即日起迁为武英殿大学士,领内阁首辅职,为朕草拟诏书,处理政务。”
从范景文被升任内阁首辅开始。
朱慈在登基后新朝的重建工作也逐步开始展开。
遣散了那些无官无职的生员,等候调用之后。
崇祯亦是返回后宫,等待朱慈移宫的安排。
朱慈本人当然有更多的事情要做。
直接就将范景文等那些能为国家死节的忠臣招入皇极殿中开会。
首先要明确在他登基以后,这个北京城到底谁才是老大,谁说的算!
“即日起,凡朕所下中旨,朝廷内外必须无条件遵从,旦有推脱封还者,无论理由若何,即刻革职查办!绝不姑息。”
明末的朝廷就是因为行政效率太低,导致许多时候,耽误了很多大事。
往往一件事情,因为政见的不合,相互开撕,本来早就应该解决的事情,硬是拖了好久,就比如说吴三桂的回防问题,就比如说南下迁都的问题。
等到这些问题有了答案……却已经太晚了,后悔也来不及。
怎么样提高行政效率?当然是搞绝对的独裁。
朱慈不敢说自己做的一定是对的,但对于一些大事的决断心里还是有数的。
当朱慈摆明要将一切的大权攥在手里之后,看向下面众臣的反映。
想象中的反对之声并没有出现,这让朱慈也很惊奇。
实际上,下面的这些大臣并非觉得朱慈这么做是对的。
但现实却是,朱慈手中紧握着兵权,如果有人对他的命令提出质疑,恐怕直接就会被干掉,而他的命令依然会得到实施。
也就是说,朱慈的中旨已经不同以往,早就已经具备了让其他人不得不服从的威慑力。
现在不过是将其摆在台面上,进行合法化而已。
他们觉得朱慈有些多此一举。
但朱慈觉得,先把这话摆出来很有必要,睡女朋友和睡老婆完全是两种体验。
……
虽然朱慈知道在自己登基之后,有许多事情需要改变,但现在还不是一蹴而就的时候。
留给他得时间也只有十几天而已。只能先将紧要的,朱慈觉得必须要办的事情处理
在明确了自己的权威之后,便是所有幸存官员的职责确认。
也就是等于给这些效忠于大明的忠臣应有的封赏。
原本的朝廷被朱慈打穿,实际上也起到一种精简官吏的作用。
朱慈将昨日通宵所写下的人事任用,交给身边的胡丰主让其在众臣面前宣读。
胡丰主本就是陪侍朱慈的太监,识文断字肯定是有这个能力的,而在朱慈登基之后,他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。
“迁范景文为武英殿大学士,领内阁首辅,兼工部尚书。”
这个刚才是说过的,只不过又加了个工部尚书,这又干首辅,又干尚书的基本上就没出现过,但这也没办法,朝廷上现在就这么些人,只能一个人扳成两半用。
“迁李邦华为文华殿大学士,领内阁次辅,兼吏部尚书。”
“迁孟兆祥为建极殿大学士,领刑部侍郎。”
内阁方面……也就只能凑出这三个人了,其他的人在资历上都还不够格,直升这种事情不是不可以,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功绩,就给硬提上去,朱慈觉得不太靠谱,总归空出了三个内阁席位,就看他们有没有本事爬上来了。
“贬倪元璐为户部左侍郎,代尚书职责。”既然之前倪元璐曾自陈他有过失,官职自然会降一级,但是由于户部没人了,这户部的事情,还是得他来干。
“迁王家彦为礼部尚书。”
“迁陈良谟……”
一直念到最后,所有文臣任命结束,众臣跪地谢主隆恩。
然而文臣们却发现,所有人授予的官职均在吏,户,工,刑,礼五部之中,却唯独没有一个受任兵部职衔。
然而现在正是用兵的时候,连兵部都没有的话……这还如何能调兵遣将?
“启奏圣上,如今闯军临近,兵事滋大,还需寻一可靠之人,领兵部事宜为妥。”李邦华比较直率,提出了这一点。
“朕亦知晓其中利害,然此国难当头之际,一切应以战备为主,其它则次之。”
“兵部掌诸军调令,实则掣肘于诸军,朕意夺兵部,还权于都督府,独握兵权,备军御敌。”
“自朕起,大明皇帝宜兼任总督兵马大元帅,执掌大明所有兵马。”
军政分离,还是很有必要的,总是让文官压制着武官,就算是只老虎,也给压成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