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政殿。
昨夜李世民歇在杨妃那里,今日午间,他便来到立政殿陪长孙皇后吃午饭。这是必须的事情,若他不来,宫闱之中便会传出奇怪的闲话,诸如帝后离心,皇帝偏爱杨妃等等。无论在哪一种社会环境,谣言永远都说越传越玄乎,几乎没有“止于智者”的可能。
对李世民来说,这都是可以避免的事情。何况本来也都不是实情,他虽然偏爱杨妃一些,但在他的心里,到底还是长孙皇后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。
陪她吃饭,李世民也是乐意的。
御膳早就端上桌了,没动筷子的原因,是李世民在等长孙皇后喂孩子。他和长孙皇后最小的孩子,晋王李治,如今尚在襁褓之中,就养在立政殿。也许是因为李治是李世民登基之后的第一个儿子,又养在身边的缘故,李世民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喜欢,仿佛回到了李承乾刚出生时,他初为人父的感觉。
当然李世民是不会哄孩子的,孩子见了他只会哭。
好不容易等喂完了,长孙皇后把李治交给伺候的女官,来到餐桌旁边,同李世民一起吃饭。
“近日身体如何?头痛的毛病,有没有再犯?朕连日忙于政事,来立政殿的次数少了,你不要怪朕。”
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盛了碗汤,放到他的手边,道:“陛下日理万机,忙一些是好事。陛下忙一些,百姓就少吃一点苦。作为陛下的妻子,臣妾与有荣焉,高兴还来不及,岂会怪陛下。”
“你这样说,朕的心里更加不好受了,朕……”李世民的话还没说完,只见高公公匆匆走了过来,李世民瞧着他过来了,眼中晃过一丝不悦的神色,打住了话头。
高公公来到跟前,看出李世民不悦了,但今天这事儿,他不得不说,否则过后李世民知道了,肯定会更生气,到时候他更吃不了兜着走。
“陛下……”高公公也未见长孙皇后在就不说,多年以来,多少大事,都有长孙皇后的参与,李世民早就说过,无论任何事情,都无需避开皇后。
“逐鹿侯刚刚去翼国公府,为他的义弟李思文提亲去了。”
李世民皱起眉头,道:“这么点的事情,也值得一说?朕不是说过,这件事任何的消息,朕都不想知道。高干,朕看你是真的老糊涂了!”
“陛下容禀。”高公公赶紧道:“提亲的事情自然不敢叨扰陛下,只是逐鹿侯做了另一件事……不得不告知陛下一声,陛下,逐鹿侯他在英国公府准备的聘礼之外,又加了黄金一万两作为聘礼,说是要贺他的兄弟大婚之喜。”
“你说多少?”李世民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:“是说一万两黄金么?”
高公公赶紧点头:“确实是黄金一万两,一斤重一根的金条,整整一千根。逐鹿侯是这么说的:千金聘千金,秦家小姐,当得起。”
“混账!”
李世民瞬间怒极,猛地拍了下桌子,汤撒了满地。
“朕让他好生帮朕挣钱,他倒好,钱没看到,整天惹是生非!在朕面前,每一次都是哭穷,这个没回本,那个得投钱的!朕还真以为,他现在捉襟见肘,还曾心里歉疚,觉得愧对于他!怎知,这个混账竟然胆敢骗朕,他不是没钱么?黄金万两哪儿来的?难不成是变出来的?你去把他给朕找来,朕要当面问问他!”
“诺。”高公公早就猜到这一出了,转身便要出宫传旨。忽然,长孙皇后开口了,道:“高公公,你且等一等。”
高公公停下脚步,李世民蹙起眉头,道:“皇后可是要为李牧说情?不许,这次朕决不轻饶他!”
长孙皇后笑意盈盈,道:“陛下猜错了,臣妾非是为了逐鹿侯说情,而是想要提醒陛下,莫中了计。”
“中计?”李世民糊涂了,道:“朕中什么计?”
“陛下,你觉得李牧此举,正常么?”
“哈!”李世民气哼哼道:“正常?哪里正常,哪有这样提亲的人?便是晋朝的石崇王恺,也没有这样阔气的?这小子绝对是做给朕看的,他在向朕示威!朕不是撤了他的内务府总管大臣么?他便挥霍黄金万两,跟朕炫耀他的本事。他这是要告诉朕,没了他,朕就没辙!真是要气死朕了!黄金万两,这可是十万贯啊!十万贯若是拿来造兵刃铠甲,足能造数千套。眼下东城工厂还没着落,他竟然拿去提亲!”
李世民越说越气:“若是他自己提亲,倒也罢了!他拿去给李思文提亲!李绩和秦琼门第相当,李绩为儿子娶妻,聘礼肯定早就准备好了,用得着他出头?若说这小子不是故意的,朕绝对不信!”
“陛下消消气。”李世民这头已经急得跳脚了,长孙皇后却还能稳住架子,柔声说道:“陛下,你说得对,李牧是故意的,但却不是给陛下看的。”
“不是给朕看的,他还能是给谁看?”
“臣妾猜不透,但也能猜着一些。”长孙皇后此时的眼睛里,闪耀着如狐一般的光芒,仿佛已经把事情看透了一样,道:“臣妾为何说李牧不是做给陛下看的,其实原因很简单,稍微想想就能明白。”
“首先,陛下撤了他的职这件事,他和陛下心里都清楚,这只是暂时的事情,过了年,内务府少不了他。他根本不至于为此做点什么事情来刺激陛下,没有必要,也非常愚蠢,再者说,这样的方式,代价也太大了。李牧又不是一个蠢材,怎能做这门蠢的事情。”
“而且话说回来,李牧这小子惫懒的很。陛下若是真撤了他的职,他高兴还来不及,怎么会反过来做这样的事情,给自己找麻烦呢?”
“唔……”李世民眉头紧锁,缓缓点头。冷静下来一想,长孙皇后所言一点不差,李牧的性格就是这样,他是不可能拿万两黄金置气的。
“依皇后所言,李牧便是义气了?呵,黄金万两做聘,真是好大的气势!”
长孙皇后又摇了摇头,道:“却也不是。”
“不是?那是为何?”
“陛下,你刚才也说了。便是晋朝的石崇王恺,也没这么下聘的。而且英国公和翼国公两家门第相当,这聘礼和嫁妆,也应当是相当的。李牧这边拿出万两黄金作聘礼,秦家拿什么还呢?若是拿不出,岂不是令人耻笑?”
李世民拧着眉头,道:“可是能与万两黄金等价的东西,朕也实在是想不出秦叔宝能拿出什么来。”
“这便是蹊跷所在了。”长孙皇后敏锐地指出,道:“,这是聘礼,秦家若不收,则婚事不成。收了,又拿不出对等的嫁妆。李牧是个极聪明的孩子,他明知道秦家拿不出,却还这样做了,其中必有文章。”
“他能做什么文章,朕看他就是为了气朕!”
“臣妾觉得不是,陛下若不信,不妨等等,很快就有消息了。”
“哼!”李世民强压下怒火,拿起勺子喝了口汤,却觉得怎么都不是味道。就在这时,门口进来一个小太监,他不敢叨扰李世民,偷偷对高公公使眼色。
高公公走过去,小太监凑到他耳边嘀咕了几句,然后往外头去了。高公公回到李世民跟前,道:“陛下,皇后娘娘料事如神,果然有新消息传来。翼国公收下了聘礼,但万两黄金却说什么都不肯要。僵持不下之际,逐鹿侯想出了一个办法。他说,万两黄金是早就给他的义弟李思文准备好的聘礼,人无信而不立,拿出来了,就不能收回去。既然秦府不肯要,那就捐出去,以小夫妻的名义,捐给了慈幼局,成立了一个“慈幼基金”,专门用来收容流浪孤儿。他还宣布,基金会接受八方捐款监督,保证每一文钱,都会花在孩子身上。”
李世民的表情僵住了,还有这种操作?他看了眼长孙皇后,无奈摇头苦笑,道:“幸亏皇后提醒,朕没找他去,否则还真是中计了。他必侃侃而谈,倒显得朕小气了,唉!这小子,真是不省心啊!”
“陛下、”高公公也苦笑,道:“还没说完,也不知是谁传出。坊间已经议论开了,说逐鹿侯为了准备这笔钱,已经是倾其所有了。一大早有人见到,数辆车从京东集去工匠坊的银行换金条,有金银器皿,铜钱碎银等等,兑换了一千根金条。兑换完了,只剩下百贯不到。现在长安城中皆议论,逐鹿侯仁义无双,言出必践,视金钱如粪土,视情义如性命,都在传颂呢。”
“啊?”李世民傻眼,苦笑更甚,道:“这又是怎么回事?难不成,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,他这是为什么呀?花了一万两黄金,就为了一个好名声?”
长孙皇后蹙眉想了一下,道:“或许也是目的之一,陛下您忘了,他不是要开赌坊么?”
“哦,对!”李世民想起来了,道:“皇后这么一说,朕便明白了,这是他惯用的手段,叫什么来着?他说过,朕忘了……舆、舆论?”
高公公也想起来了,猛点头道:“是这个词儿,就是这个词儿。”
“这小子的心眼是怎么长得啊,人言一举两得,朕看他这不止是两得,怕不是还有别的打算,只是还没人猜出来罢了。”李世民吧嗒吧嗒嘴,看着满桌的菜,实在是吃不下去,起身道;“皇后,朕心中好烦恼。你自己吃吧,朕出宫一趟。”
长孙皇后笑道;“陛下怎么如此沉不住气呀,万两黄金,也没浪费,用在收容孤儿上,臣妾觉得正合用。”
“朕是气不过!你可知前几日发生何事?”
“陛下可说的是李牧假传圣旨一事?”
“正是!”李世民怒道:“朕现在想起来还生气,李牧这小子就是朕太过于纵容他了,以至于他现在越发的狂妄目中无人无法无天!假传圣旨是多大的罪过,他不知道么?他就是有恃无恐,算准了朕舍不得杀他!若不加以制止,长此以往下去,朕威严何在?”
“朕撤了他的职,便是想让他反省己过。结果你也看到了,他不但不改过,反而更加变本加厉,万两黄金,这么大的事情,他连跟朕商量都不商量,自己就决断了,朕岂能轻易放过他?”
长孙皇后肃然,道:“陛下,你错了。”
“错?”李世民一愣,道:“皇后是在说朕错了?”
“正是!”长孙皇后正色道:“陛下,若是说假传圣旨的罪过,陛下撤了他的职,已经算是惩罚过了。这次的事情,陛下可没有理由再惩罚了。李牧何罪?黄金万两也好,千两也罢,钱是他自己挣得,可不是内务府的钱。既不是内务府的钱,也就没有必要与陛下商量了。不是吗?”
李世民呆住了,他恍然意识到一个问题,好像一直以来,他都把李牧的钱下意识地当成了内帑的钱。因为基本上李牧赚的钱,都补贴到了内帑的用度上。但其实,这是错误的想法。因为满朝文武,穷也好,富也罢,没有一个人像李牧这样,用私产补贴朝廷。
虽说大唐如今百废待兴,但究其根本,大唐真的没钱么?
不,大唐有钱!只不过钱不在朝廷手中。
门阀世家自不必说,就拿从龙之功崛起的勋贵们来说,如李绩、程咬金等人,哪个家里的产业岁入没有几万贯?李世民想要打造的“无敌之师”也不过是需要一百万贯的预算而已,大唐这么多勋贵,门阀、世家,若是都拿出两三万贯出来,问题立刻就能解决,但问题是,谁肯呢?
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当年李渊建立大唐,无数文臣武将投靠,披坚执锐征战四方,人家为的是什么?还不是为了一门富贵么?论功行赏,这是必须做的事情。赏过之后再要回来?从古至今的帝王,没有这么干的,也必会引起动荡。
但李牧却从来没有计较过,他赚到的钱,说建工匠坊就建工匠坊了,说修巷道就修巷道了。所以才给李世民留下了这种错觉:内帑的钱是内帑的钱,李牧的钱也是内帑的钱。但这是不对的,李世民心里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