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清疆臣。

第三百八十七章 焦循再次出山

大清疆臣。 米洛店长 4785 2024-04-14 04:25

  到得楼前,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已经立在门口,正在等待自己前来,正是焦循。阮元自是大喜,忙小步轻趋而前,落日之下,只见焦循神貌从容,尚是精神,只发辫之间,已多了些灰白头发。看来焦循尽心经术,却要比自己劳累多了,一时激动,也上前抱住了他,喜道:“里堂,我……我回来了,你这边也还好吧?”

  “哈哈,伯元,这三年我不入城邑,只在这雕菰楼安享北湖风景,这样的日子,才是真正的自在啊!”焦循也对阮元笑道:“伯元,三年了,你这胡子也比以前长了不少啦,今日你能重回扬州,我也真是……真是高兴啊。快进来,也给我们讲一讲,这三年在京中,可有什么赏心乐事啊?”

  “我……我们?”阮元听焦循这样一说,一时也有些好奇。

  “是啊,伯元,你来的真是时候啊,今日这一会,你还能见到不少熟人呢。”看焦循样貌,却是颇为得意,想来当年扬州、杭州旧友,这时应有一二也在雕菰楼盘桓了。“就在前几日,正好有两位熟人来我这里讲论经术,又听闻你要过来,那咱们今天晚上,可要好好聚一聚呢。伯元,在京城做官久了,这学问上的功夫,你或许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啦!”

  “里堂,经术一道,十年前我便已甘拜下风,你又何须如此激我?”阮元也对焦循笑道:“不过这里朋友,我却有些好奇,究竟是什么人,能让你里堂兄这般对我藏着掖着呢?”

  “伯元,你来了就知道啦!”焦循欣喜之余,也一边拉了阮元,一边回到了雕菰楼下客舍之中。只见客舍偏厅之内果然尚坐着两人,两人见了阮元,也顿时大喜。阮元更是惊喜不已,抢先叫了出来:

  “渊如兄,郑堂兄!”原来,这时厅里二人,正是孙星衍和江藩!

  “哈哈,伯元,真没想到,当年开封一别,这又是五年过去了,你我二人竟还能相见啊!”孙星衍见了阮元,也是大喜过望,连忙站了起来,只是这一站,却意外踏了个空,险些摔倒在地。

  阮元连忙上前扶住了孙星衍,让他坐下,也对他喜道:“渊如兄,今日能在见到你,也是我之幸事啊。可是……我记得渊如兄去年春天,已经加了从二品,可你这……你怎的也到了扬州啊?”孙星衍所任之职本是正四品道员,但他曾经署任山东布政使,是以上一年间,嘉庆念及孙星衍勤能,足以任山东大事,便特意为他加了从二品。但若是如此,孙星衍也应该继续在山东道台任上,却不该来到扬州,是以阮元有此一问。

  “伯元,这官品之事,我早就看淡了,二品也好,四品也罢,总要有个好一点的身子来用它不是?”孙星衍看着从容淡然,却也有些遗憾,对阮元道:“只是啊,我这身子日渐老迈,近日办事,也渐渐力不从心了,以前腿上旧伤也时而复发,所以半年前我便想着,这官若是做不得,便不做了罢。于是我给皇上上了辞呈,准备归隐江宁。我这宅子都在江宁置办好了,不想一个月前,这扬州的盐运使阿克当阿忽然给我来了信,说《全唐文》要在扬州刊刻,想着托我校对一番。我想着官是做不动了,校书嘛,还算凑和,也就留了下来,后来才听说,运送书稿南下之人,就是伯元你啊?你说,这不是你我二人缘分,又是什么?”

  阮元看孙星衍神色时,只觉他与自己久别重逢,自是欣喜,可须发比起五年之前,已经白了大半,神色虽是平淡,却也再不复壮年风采,毕竟到了这一年,孙星衍也已经整整六十岁了。想着少年时自己同孙星衍一起入京春闱,自己尚未及第,孙星衍已是榜眼登科,可随后二十余年,孙星衍虽然刑狱、治水皆有治才,却只得居官道员,这般年纪便即致仕,说来也算早了。如此为政治学兼优之人,官场作为终是有限,却也不免有些惆怅。

  各人自也清楚,阮元先前巡抚之职被朝廷革除,如今不过三年,便能复任漕督,却也自是不易。一时默然,竟是半晌无言。还是焦循主动开口,道:“伯元、渊如,你们这又是怎么了?伯元这次复任漕帅,不是还有要事吗?来,我这里啊,早就把茶备好啦,先饮过茶,速速说这正事要紧!”一边说着,一边带着阮元就坐。各人看着焦循烹茶已毕,也共饮了一杯,阮元这才将漕运多弊,亟需精于数算之人入幕辅佐一事,详细说给了三人。

  想着三年之前,焦循之所以北归扬州筑雕菰楼,便是深受自己罢官之事打击,从此不愿再问政事,阮元将这番话说出,却也有些愧疚,对焦循道:“里堂,我知道,或许三年前的事,你心中还在介意,若是当年之事,你果然不愿释怀,那此番我入幕之情,便也作罢,此事我……我绝不强求于你。”

  “伯元,姐夫是那么小气的人吗?”不想这时竟是焦循主动出言,缓和了席间气氛,道:“话说回来,当年之事,我心中若是全不介意,那是假的,可毕竟你回来了,而且你任官之处,又有谁能想到竟是淮安呢?也罢,伯元,我这些时日,腿脚也大不如前了,若你到其他直省做官,我是去不了了。可若是淮安,我愿意陪你走上一遭,毕竟你所谋之事,名为解漕弊,实则解民困啊,能为七省漕运尽一份心力,我又何乐而不为呢?”

  “伯元,我虽在扬州,可距离淮安不过数日水程,若你有需要我的地方,也尽可告知于我。”孙星衍也对阮元道:“还有啊,你这位同乡江藩江郑堂,学问我是听说过的,以前似是以为自己学业未成,不愿随你办事。可我前日问起他时,他也想着若是你那边果有需要他之处,他也愿意相助你呢。只不过郑堂并非精于数算之人,若你只需要数算之才,或许……”

  “郑堂,若你真的愿意出山相佐于我,那真是……真是我之大幸啊。”阮元从来清楚江藩学问精熟,早就希望他出山入幕,只是江藩先前一直不愿,方才未能成行,这时听孙星衍言及江藩同意相助,哪有相拒之理,也对江藩道:“郑堂,眼下淮安正好有个去处,需要你这种精通经术之人。淮安丽正书院,原是杨勤悫公所立,现在正缺一位有真才实学之士主讲,若是郑堂不弃,我愿意推举你做这个主讲,你平日自可讲学,若是我漕院有难为之处,再来求教,如此,你无论幕事学事,皆有可为之处,你看如何?”杨勤悫公即是之前的漕运名臣杨锡绂。

  “伯元,我……我先前从未有入幕之事,今日你能够如此看重于我,这讲学一事,我自当尽心相助。”江藩见阮元不仅没有嫌弃自己之前不愿出山相助,反而一上来就给了书院主讲之职,心中也自是激动。

  “伯元,还有一事我却险些忘了。”孙星衍见各人一拍即合,想来不久之后,新的阮元幕府就要成立,心中自是欣慰,便也想到了一件旧事,道:“我致仕之后,曾经到过镇江焦山寺,那里主持正好听说过你,说前几年你在杭州灵隐寺,建了一个‘灵隐书藏’出来,现下捐献书籍者日众,前来阅书的士子也是络绎不绝,感羡于此,住持也想着在焦山寺建立一处书藏,只是无人问津,尚属遗憾。既然伯元又回来了,这焦山寺之事,可否相助一二?”

  “哈哈,灵隐书藏之后,再建一座‘焦山书藏’,这不是有利于全江苏读书人的善举吗?”阮元自也毫不犹豫,对各人道:“正好年末之际,我漕署并无要事,到了那个时候,我也亲赴焦山寺一趟,跟住持详加商议,就把这‘焦山书藏’给他建出来!若是需要捐些书籍,我这也告诉杨叔他们,在扬州就帮我备好,这样书藏兴立,或许有个一年半载的工夫,也就要成了呢。”

  “好,既然这些事都已经定下来了,那这一趟淮安,我和郑堂也要开始做准备了。”焦循和江藩对视之后,也一同笑了起来,就这样,阮元的淮安漕督幕府,也渐渐出现了雏形。

  阮元这日便在雕菰楼住了一晚,次日便即回归淮安,继续清查盘粮厅、漕储道、漕河道等处账目。这一日淮安督署之中,竟来了一位贵客,原来这时松筠南下治水,正好北上路过淮安,便即来到阮元府中,与他饮茶谈天。松筠这时也在军机处补任了军机大臣,可军机处内他并无要事,反而经常被嘉庆外派治水、视察,这一年松筠先是带了七十户宗室北上,将他们安置在盛京东郊,又到了朝阳、赤峰等口外四县清察耕牧土地,紧接着到了安徽查看水情,一年下来,却也甚是辛劳。

  嘉庆中叶,八旗人口日渐增长,不少底层旗人,已经出现了衣食不给之窘境,甚至少数宗室供应也日渐稀薄。嘉庆无奈之下,也只好对宗室进行调整,两年前便已在盛京筑房,这次也选了宗室中七十户四百余口人,强令他们一律迁移回到盛京。至于寻常八旗,嘉庆也考虑到即便让他们耕种为生,也总胜过无事可做而忍饥挨饿,这一年已经开始责令吉林将军赛冲阿,在吉林拉林河寻找宜耕区域,若是能够开垦,便即迁移旗人北上耕垦。

  与此同时,随着汉民大量迁入蒙古诸部,许多内蒙古旗盟所在之处,也出现了汉民聚集区,早在乾隆末年,乾隆便即在昭乌达盟、卓索图盟之地设立朝阳、赤峰、建昌、平泉四县,将这四县变为承德府与旗盟共管,归化城一带也出现了新的归绥六厅,由山西巡抚辖治。但随着时间流逝,此处汉民日益众多,难免出现耕牧争地情况,这次松筠北上,也是为了清点四县人口,重新划分耕地牧地,清点出的四县人口,已达四十万之数。

  只是想着强迁宗室之事,松筠却也不觉叹了口气,对阮元自嘲道:“伯元啊,这次我做的,可是最得罪人的事啊,可我有什么办法呢?哪有几个宗室愿意去盛京啊?我虽然大半时间,用的是软办法,可这硬的,总也少不了了。唉,之后宗室之中,我这名声可是好不起来喽。”

  “松中堂勤勉任事,舒缓八旗困境,将来终是有长远之利的,阮元不能为此难事,也是自愧不如中堂啊。”松筠这时也升了协办大学士,是以阮元有此一言。

  “哈哈,京城之内,龙蛇混杂,就算我做了这个大学士,每日也是如履薄冰啊。”这样听来,松筠在宗室王公那里,似乎真的没少受过。“所以说啊,你这外任漕帅,在我看来,至少对你自己未必是坏事,我呢,也算有了个机会,皇上的改任诏书已经发下来了,我再过些时日,就要再赴伊犁,做伊犁将军去了。”

  “是吗?这可真是恭喜松中堂了。”阮元也对他贺道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