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舍弟诸葛亮

正文卷 第427章 P社玩家没有一个是无辜的

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7617 2024-04-14 04:26

  张松说完,把地图和笔记往刘备手上一送,又自辩并非卖主求荣,随后就沉默不语,等刘备慢慢消化这些信息。

  好在这一世张松向刘备献图,乃是发生在彭城的徐州牧府衙偏厅内,左右无人,倒也不至于太过尴尬。

  张松也知道话说到这份上后,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推进,那样就真成了卖主求荣,也会被人看不起。

  刘备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他也知道要是接话茬接太快,倒显得他这十天半个月里、对张松盛情款待,显得别有所图。

  于是偏厅内一时间寂静得落针可闻,足足过了十数息,就在张松都心生紧张、惭愧之际,刘备才缓缓接话:

  “子乔何必多虑,孤岂会视你为背主求荣之人?

  前日辞行的机伯先生,孤与他也有数年交情,他为琦儿之事,向孤求援,岂能说是背主?

  青州显思贤侄,亲来会盟、奉孤为盟主,岂能说是自弃?既如此,子乔又何必多虑?

  孤要的,本就是天下宗亲及讨逆义臣,上下一心,共赴国难。只要他们做得到,青州、荆州、益州当地的治权、爵位、富贵,孤自然舍得确保,该是他们的还是他们的,何背之有?

  但若是有人背盟通曹,不愿为汉室尽力。孤夺其权柄,也是无奈之举。

  而且,荆、益方伯,毕竟有同宗之谊。若是一时之误失足通曹,只要最终幡然悔悟,孤依然可以留其富贵,思过自新。”

  刘备这番台词,说得很慢,一开始是在背诵诸葛瑾教他的政治道理,后面磨合得渐入佳境,也自己即兴发挥起来。

  他最后的措辞也非常巧妙:对于失足通曹的宗亲,他可以留其“富贵”,但前面一句话里提到的“夺其权柄”处置方式,也是要保留的。

  也就是说,如果冥顽不灵,那就既不留权力,也不留富贵,要严惩。

  如果只是走错一步,最后悔悟了,就留个虚衔,甚至可以留下爵位封邑,当个富家翁养起来。

  张松听了这番剖析得颇为细腻的肺腑之言,原本内心的紧张、惭愧也渐渐消散。

  这献图之事,才算是彻底把话说开、再无芥蒂。

  张松也终于想明白一個道理:确实,玄德公的地位、势力,如今已远超荆、益方伯,远超其他宗亲。所以他们本来就不是平等论交。

  刘表、刘璋是没有争天下的实力的,曹操控制朝廷时,他们是一个地方势力,刘备将来能重新夺回朝廷,他们也依然只能当个地方势力。

  诸侯向朝廷服软,这有什么不应该的?又不是诸侯向诸侯服软。

  刘备既然容得下袁谭一直挂着青州牧的头衔过一辈子,只要袁谭奉他为尊。

  也可以容得下刘琦将来挂着荆州牧的头衔过一辈子。

  这两个都可以,刘璋凭什么不可以。

  所以,这里面压根儿就没有什么“背主求荣”,身为汉臣,既效忠皇帝,又效忠州牧,这有错嘛?

  说到底,是因为这一世张松来献图时、刘备的势力已经比历史同期大太多了。

  刘备不需要以小博大,而且还占着大义名分,地方势力对他的抵触自然也就小得多。

  想要投奔他的人,道德包袱也没历史同期那么重了。

  ……

  双方彻底把话说开,也扫除了面子上过不去的违碍,刘备和张松终于能坦诚相待。

  张松一不做二不休,这就开始帮刘备谋划、将来如果想取川,又该如何动手。

  尤其是把益州本地那些希望“益州人做益州官,不让外人来捞好处、不让益州的钱粮反哺外部世界”的割据派、那些裹挟刘璋当守户之犬的“地方利益至上主义”者的老底,都跟刘备揭露了一下。

  刘备听得很认真,也大致理解了为什么刘璋在益州的统治会这么暗弱、无法集权发展军事、每次派人出去巴郡或者汉中讨伐,最后都会养出新的尾大不掉半自立武将。

  不过,刘备如今并没有立刻入川的计划。就算有,他也不好直接跟张松讨论细节——那样岂不显得他早有预谋?

  所以,在聊了一会儿形势后,在即将涉及到具体行动计划和方略时,刘备恰到好处地踩了刹车,对张松温言道:

  “先生莫急,孤素无夺同宗基业之心,故而对入川之事,从未考虑。如今事出仓促,不如召子瑜来,一并商讨后续计划——先生尽管放心,孤知道保密的,绝不会让先生暗投我军之事,为第四人知晓。”

  刘备表示他不会让张松陷入泄密险境,只让诸葛瑾一个人知道,将来最多也再加个诸葛亮。其他心腹级别更低的人,就完全保密,连关羽张飞赵云也不会知道。

  这倒不是刘备信任诸葛兄弟远超关羽,而是刘备很清楚那些武将是只管执行战略的,制定战略的环节不用他们插手。

  何况关羽虽然细心,但张飞就不太靠谱了。要是只让关羽知道,甚至让赵云也知道、而唯独瞒着张飞,那反而不美,容易内部生出不快,还不如一刀切所有武将都不知情。

  张松听刘备都把保密级别提到那么高了,自然不会介意,连忙谦逊请刘备自便。

  诸葛兄弟是什么智识什么谋略,天下人尽皆知,自己的事情,能只被他们知道,这可是荣幸。

  不一会儿,刘备就派侍女把诸葛瑾请来了,随后他又挥退了侍女,屋里只留三人。

  刘备把张松的情况当面大致说明了一下,诸葛瑾摩挲着扇骨,若有所思,听完后先补充了一个问题:

  “子乔投效主公,此事绝对隐秘吧?若是这几日便回益州,也不至于有危险?”

  刘备:“此事只有我们三人知晓。”

  诸葛瑾点头:“那就好,那就说明还能隐忍不发。既如此,我也直言为主公谋划——去年连番大战,曹操灭袁尚、我军取徐淮三郡,敌我两军皆疲惫不堪。今年曹军新退,估计敌我双方都不会轻易用兵,必须休养生息。”

  诸葛瑾说到这儿,先停顿了一下,让二人接受这个共识。

  刘备、张松也自然而然点头,觉得确是如此。

  自官渡之战以来,如今是第四个年头了。如果刨除官渡之战相持厮杀的那大半年、从官渡结束的时间点来算,也已经两年半了。

  这两年半里,曹操和刘备、袁谭,可以说都没什么时间歇着,一直在高强度对抗。白骨露於野,百姓、士卒死伤惨重,还附带着大量的人口迁徙。

  毕竟随着两军边界线的不断变化,为了防止被敌军骚扰,曹操在制造新的边荒区。

  而刘备这边虽然不用制造边荒区,但臣服刘备的袁谭,却免不了这些麻烦——尤其是袁谭用来维系青、幽的冀州渤海郡,因为地处平原,其实只剩下南皮城以及去年才新修的天津城周边能组织起生产,加上漳水下游入海口沿岸的一些耕地,可以在军队的保护下搞军屯。

  其他地方,因为无险可守,只能把人民迁走。袁谭不迁的话,也会被入境的曹洪等部队把人口掳掠走。

  以至于巅峰时期号称二百多万人口的渤海郡,如今连三成人口都不剩了。

  一部分被袁谭自己迁走、或是由刘备让周瑜、太史慈的海军走漳水-渤海水路迁到别处。

  而留在南皮城以西的,都被曹军抓走了,才不会留给袁谭。

  这样大规模的持续战乱,迁移,绝对是需要一整年修整、尤其是让移民重新安家恢复生产,再打仗的话,怕是百万级的平民饿死都有可能爆发。

  曹刘双方都会有一个默契:仗实在打不下去了,建安九年秋收之前,双方都别整活了。连续三年血战,必须休息一年。

  而刘备这边,还有一个事情必须重视,那就是林邑稻的种植和推广。

  因为海路从林邑国买回来的种子,只有数千石的规模。就算后续每年买几千几万石,也是杯水车薪,所以早稻的推广,主要还是靠南方本地种植后、把收获尽量留作种子,慢慢扩散。

  按照这个速度,今年只有几个乡级别的田地,可以种植林邑稻作为早稻。

  就算精耕细作、水肥充足的情况下,种子繁殖速度能达到每年十几倍,明年建安十年也就是最多扩张到县级种植面积。

  建安十一年,或许能扩张到郡级,建安十二年才能扩张到州级。

  而且面积大了之后,就不能保证所有收获都精细统筹留作种子了,精耕细作水肥充足也未必能保证,后续的扩张速度只会更慢。

  按照这个扩张率,至少建安十三年,才能让江南主要地区都种上早稻,慢一点的话可能是建安十四年。

  刘备军有这个种田任务压着,需要发展领土,暂时的休战就更有必要了。

  诸葛瑾梳理了一下时间脉络,最终对刘备和张松分析道:“今年秋收之前,是绝对不会用兵的。秋收之后到明年,或许有机会的话,可以看看辽东公孙度那边的情况,也还轮不到南下——

  因为一旦明年曹军要再跟我们开战,曹操是绝对不会盯着徐淮之地打了。

  曹操很清楚,徐淮之地有山岭大泽,我们连谯地、鲁国这些平原地带都不想占,就只想依托山区和河流与曹操消耗,那他就绝对不会遂了我们的意。

  他一定会反其道而行之,找那些敌我两军接壤的平原地带,来跟我军对攻,以消耗我军,到时候,这个主战场极有可能是冀州的渤海郡,会在袁谭的领地上发生。

  而我们要保住袁谭,吞掉袁谭,先干掉听命于曹操的公孙度,以防青、幽之地腹背受敌,就非常重要了。更兼我听说公孙度年老多病,我们更该趁着曹贼休整的机会,先下手为强。

  所以,是否经营西蜀,可能是一年半甚至两年后的事儿了,也就是先休整、再辽东、再正式吞并袁谭,然后再考虑入川。何况刘璋毕竟是汉室宗亲,如若他没有流露出任何亲曹、抗拒同盟的过错,我们就直接威逼他,于主公的大义名声或许也有违碍。

  若是我们静观其变,这两年里曹操或张鲁、韩遂若是有变故,有谁能威胁到刘璋、导致刘璋怕被那些北方诸侯侵害而选择息事宁人、遣使服软。

  一旦被我们抓到把柄,我们就可师出有名,先谴责刘璋向那些反汉诸侯息事宁人,表示‘你若担心守不住益州,我军可以代劳,帮你顶在第一线’。

  刘璋若是答应了,我军就可以得到入川的机会,哪怕得不到成都平原,但是只要能到江州、过了长江三峡之险,到时候无论是帮刘璋守张鲁还是守曹操、守韩遂,都可以静观其变,等待新的机会。

  而刘璋若是不答应,既不让我军帮他守,又要对那些反汉诸侯服软息事宁人,我们就可以以大义惩戒刘璋的背盟。如此虽然军事上难度比第一种情况大些,但我军却能更好地占住大义名分。”

  刘备和张松听了诸葛瑾这番一气呵成的设计,也不由眼神一亮,暗叫果然是妙计。

  诸葛瑾的思路,核心就是一点:现在刘璋的日子还过得太好了,没人威胁到他,他也就可以和稀泥、不表态。

  所以,既然如此,入川就没有紧迫性,可以再等等,等刘璋有被其他人威胁的趋势、苗头出现了,刘备再上,这样大义名分会容易拿得多。

  刘璋安然坐守的时候,你主动找上门去,你就是侵略者。

  刘璋被其他人威胁再三,你第二个找上门去,伱就是保护者。

  既然如此,刘备阵营未来一两年内又不是没事可做,益州就稍微往后放放,等“正当防卫”的借口出现再说。

  而这两年里,张松也不是没事情可做。他可以进一步搜集刘璋阵营的外交情报和污点。

  就比如,张松这次代表刘璋来沛郡会盟,等曹操看了联军的檄文后,肯定会发怒。要是曹操派使者谴责刘璋,刘璋会不会私下里偷偷服软?

  或许刘璋觉得,这种私下服软只是双方之间的事儿、第三方不会知道,能做得很隐秘,那以他的脾气,很可能就认怂了。

  但是有张松在,张松就可以制造意外巧合,把刘璋暗中左右逢源的事情泄露出来,让刘备知道,刘备想问责的时候,就能派人去谴责了:

  你身为汉室宗亲,怎么能两边摇摆站队、对曹贼服软呢?

  这样多抓一点刘璋的把柄,不管用不用先存着。

  等刘备真要动手时,理由就非常充分了,也不至于败人品或者破坏了汉室宗亲的团结。

  不管打不打,先花一两年暗中攒各种宣称,这才是p社战贩的惯用思路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