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章节 第二百三十八章 好战分子
“何谓出其不意?”群臣心中又有了新的疑问。
杨广一笑,仿佛所有事情都尽在掌握之中。
“上次朕派兵佯攻长安边境,已经让李渊长了教训。这次朕假如又出兵江南,你们觉得,李渊会不会再次认为,这只是一次佯攻而已?”
“这个可能性……确实有。”众人交头接耳,有不少人都对这话表示认同。
“此外,所有人都认为朕只敢固守江都,不敢贸然出兵,在这种情况下,朕偏偏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,此举,莫非还算不上出其不意吗?”
大概的想法,杨广先前已经跟萧皇后讨论过,现在只不过是又在这个计划上做了一些补充而已。
但不得不说,杨广这套言论,让在场不少武将怦然心动。
兵者,诡道也。
在战场上,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。
只有让敌人琢磨不透,你才有打胜仗的可能性。
“战场上最讲究的便是战机,而朕要说的是,眼下的战机,千载难逢,稍纵即逝,此时倘若像个娘们一样磨磨唧唧,就只会痛失好局,以后在想找到合适的机会,就难了。”
杨广深吸口气,高声道:“毫不夸张的说,这次向江南出兵,将会打破大隋现有的僵局,更逐渐形成反攻的号角。”
“大隋的春天,要来了……”
一番话,看似简简单单,却在不经意间跳动起了群臣心中的热血。
在场所有人都明白,他们与大隋,是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,大隋兴,他们则兴,大隋亡,他们则亡。此刻,杨广将他们心中的顾虑一一消除,这时候如果再不表示支持的话,未免有点太不懂事了。
“陛下圣明!此战,应该打,可以打,一定要打!”
此起彼伏的声音在大殿上蔓延开来。
闻言,杨广的心中,对于群臣,甚感满意。能将思维如此迅速的扭转过来,倒也不枉费他刚刚费了那么多的唇舌。
“陛下,既然关于出兵一事,朝廷上下的意见已经达成一致,那即刻便出兵吧!”来护儿抓住机会请战:“末将来护儿,愿带兵亲自赶往江南,誓要将江南一举夺回。”
司马德戡亦道:“末将愿与来护儿将军一同主战。”
杨广眉头一挑,这两个好战分子,果然又开始了。
不过这也难怪,毕竟对于他们这样的军中大将来说,巴不得天天有仗打。否则他们平时也没事做。
正常情况下,杨广的确得派遣他们两位出征,一个大元帅,一个大将军,在大隋中,只有他们两人,才有夺下江南的把握。
不过,江南要打,但江都难道就不守了吗?这两人派遣一个即可,真要两人一起派出去,江都的安全恐怕会得不到保障。
杨广在一番沉思之后,当即做出决断:“来护儿将军,司马德戡刚升任大元帅没多久,应当多给他一些历练的机会。这样吧,此战,就由司马德戡肩任,至于你嘛,继续留守江都。”
“多谢陛下!”司马德戡顿时无比激动。
至于来护儿,神色则黯淡了许多。但杨广说的,有理有据,他亦不好反驳,随即郁郁的道:“行吧,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。”
“来护儿,你无需失望,打下江南,只不过是大隋反攻的第一步而已,以后有的是仗给你打,你倘若聪明点儿的话,最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养生息,免得该你上战场的时候,你向朕抱怨这里难受,那里不舒服的。”
麾下将士有积极性,杨广自然得支持啊,因此,眼见来护儿一脸失望之色,他便出声激励了几句。
来护儿并非那种不识眼色之人,从杨广的话语中嗅出味道后,他老脸上,随即绽放一抹笑容:“放心吧陛下,末将懂……”
“行,你们两个先下去吧。”
此刻,群臣都以为,处理好这些事务的杨广,该要宣布退朝了,没想下一刻,杨广却看向了瓦岗寨众人,虽没有第一时间开口,可瓦岗寨那么多人精,转瞬间明白了杨广的意思。
“陛下,此战,末将愿意辅佐司马德戡将军,与他一同出征江南。”罗成率先抱拳走出,他同样是一个好战分子,且在战场上恍若杀神,哪怕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人,也从不露出惧色。
在杨广心里,他很愿意称罗成为小吕布。
此刻,杨广满意点头,又看向秦叔宝。
有了罗成与司马德戡之后,此战大胜的概率至少被提高到了六成,但杨广觉得还不够,他还要将这个概率往上提一提。
而秦叔宝,正是他的目标!
秦叔宝此人,统战能力极强,最难能可贵的是,他为人老练,别看年纪轻轻,但光论谋略的话,在瓦岗寨,除开徐茂公之外,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。
可惜,在后来玄武门之变,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,却并未继续重用秦叔宝,反而不断削减其手中的权利。
杨广不是李世民,自问对秦叔宝的生平还算了解的他,打从秦叔宝来到大隋的第一天开始,对于他的看重,便丝毫不亚于任何人。
事实证明,秦叔宝此人,确实很懂得察言观色,杨广只不过多看了他一眼,他很快走到了罗成身边:“陛下,我表弟一人上战场,末将多少有些不放心,不如让末将陪着他一起去,行不?”
“呵呵,难得你有这份心……”
杨广目光之中透露着隐晦的赞赏之色,随即首肯道:“正所谓君子趁人之美,也罢,朕同意了,你就与他们一同去吧。”
“多谢陛下!”
秦叔宝亦不动声色,抱拳感激道:“陛下,不知你打算让我等,何时出发?”
“越早越好。”杨广缓缓道:“明日便是立秋,正好应了那句沙场秋点兵,”
“好,那末将等人,就将出征的日子,定在明日!”
杨广都说的如此清楚直白了,包括司马德戡,也很快反应过来,下一刻,三人同时跪在地上,领了出征的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