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乱秦之赵括重生

第五章 三父秉国 五十四 被截留的《谏逐客疏》

乱秦之赵括重生 了箜 4568 2024-04-14 05:08

  秦王宫东偏殿的外书房内灯火通明,上将军赵括、左丞相王绾、右丞相芈启、老廷尉嬴蹘以及咸阳将军蒙恬突然被嬴政秘密召入了宫中。在这班重臣里,惟独少了长史李斯。

  “郑国乃韩国间人,行疲秦之计!诸位可知?”嬴政怒气冲冲地将一卷竹简重重地摔到了书房中央。

  “郑国入秦乃欲使我国力尽耗于开渠之上!此等险恶用心,何其歹毒!正所谓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!当年议定泾水河渠上马,原是李斯主张!臣业已查明,李斯为河渠丞时,常与郑国彻夜密谈,此中定有不可告人之秘密!老臣以为,当即刻捉拿李斯,着廷尉府问罪!”老廷尉嬴蹘率先开口道。

  自从吕不韦被罢黜,嬴蹘便对李斯生出了一股莫名的反感,然而这五年来嬴政一直对李斯信任有加,他亦是无可奈何。如今良机突现,又怎能轻易错过?

  嬴政只是不置可否地默默听着,并没有说话。

  “李斯忠心事秦,臣愿为担保。”赵括与李斯素来交好,见老廷尉骤然发难,自己又怎能袖手旁观?赵括压住心中的怒火,替李斯辩解了一句。

  “且不说李斯,但说诸侯六国来秦人士,便多有间者也!”蒙恬亦冷不丁地补充道。

  “滑稽!敢问蒙氏不为齐人乎?”右丞相芈启再也按捺不住,站起身厉声诘问道。

  “蒙氏入秦已有百年,受四代秦王厚恩,岂敢有他?”蒙恬不甘示弱,慷慨陈述道。

  赵括听罢冷声一笑,争锋相对道:“如此说来,赵括乃赵人,便是间者乎?”

  “够了!”向来寡言少语的王绾突然拍案而起,打断了众人的争吵。待争吵平息后,王绾向着嬴政深深一礼道,“事关重大,惟王决之!”

  嬴政揉了揉眼角,漫不经心地反问道:“丞相之意又如何?”

  “秦政多年纠葛皆起自六国人士!故不逐山东之客,秦国难安也!”王绾见秦王询问自己,赶忙正色言道。

  入秦二十余年,眼见两鬓白发渐生,乱秦大计却仍旧一无所成。听着王绾的言语,赵括猛然意识到,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机会?正在思忖间,嬴政突然把目光转了过来:“亚父以为丞相谋划然否?”

  赵括站起身,惶恐言道:“臣为外邦人士,此事无权言之……”

  嬴政摆了摆手:“亚父自不在逐客之列,何须顾忌?”

  “如此说来,王意已决,臣更不须多言也。”赵括淡淡地答道。

  秦失李斯,六国幸甚至哉!想清了利害关系,赵括再没有为李斯辩解的心情。

  “好!”见赵括并未反对,嬴政当即拍案决定道:“王绾,传诏下逐客令!”……

  夜已经很深了,可李斯却依旧全无睡意,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,他欲哭无泪。苦熬这么多年,眼看仕途终于有了起色,谁知秦王一纸逐客令,一切瞬间化作泡影。诏令上说三日必须离开咸阳,而明日便是最后一日。

  “天下之大,竟无我李斯立足之地!”李斯仰天长叹道,“枉我空有安邦定国之才,却被拒于庙堂之外!嬴政!李斯错看你也!罢了!罢了!明日我便回上蔡老家开馆授徒!不用再想甚入仕也!”两行清泪顺着李斯清瘦的面庞慢慢地滑落下来。

  “不!这么多年都挺了过来,又岂能如此轻易离开?”另一个声音突然在李斯耳畔响起,“上书秦王!让秦王尽快收回这道无知可笑的诏命!”

  “对!上书秦王!”李斯恍然醒悟,当即重新挑亮烛灯,就着灯火奋笔疾书起来。他要做最后一次努力,哪怕仅仅只是万分之一的机会。

  等到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,一篇足可以流传千古的奇文终于写成了。

  如何才能把上疏送到秦王手中?李斯想起了马服君赵括,那日王宫中发生的争执,自己亦有所耳闻。仅凭这点,他就可以相信,赵括是一定会支持自己的……

  顾不上歇息,李斯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马服君府,可事有不巧,赵括被召入宫尚未回府。无奈之下,李斯只好将自己的上疏交给了府上的老管家,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番,然后沮丧地转身离去了。

  等赵括回府已是午后,捧读起老总管递上的那卷《谏逐客疏》,赵括惊叹了:“李斯果真奇才也!”

  “父亲何有此叹?”赵括闻声抬头看去,原来是中车府令赵高悠悠地走了进来。

  嬴政亲政的第三年,赵高在文法官吏选拔考试中,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秦国宫廷担当尚书卒史一职。嬴政对这个儿时的玩伴亦是照顾有加,没过两年,赵高便被嬴政破格任命为了中车府令,也就是秦王的车马队长。虽说只是一个区区的中级官吏,但中车府令负责的却是国君车马管理与出行,有时甚至要亲自为国君驾御,因此这个职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
  历来,中车府令都只有国君绝对信任的心腹亲信方能担当。在嬴政看来,赵高不但对自己忠心不二,更难得的是,从小赵高就对车马驾驭有着独到的造诣,思来想去,让赵高当中车府令可谓是再合适也不过了。

  然而对赵高来说,升任中车府令的意义不仅在于职位升迁,他看重的是由此拥有的涉足秦国中枢权力的机会。

  “高儿?”见赵高进来,赵括赶忙放下手中的竹简,起身迎了上去。

  这些年来,长大成人的赵高渐渐知道了自己的“身世”,虽没有公开,但在私下,两人实际上都已默认了这层“父子”关系。赵括则更是趁热打铁地将入秦的目的毫无隐瞒地告诉了“儿子”,毕竟有了赵高的帮助,乱秦大计的实施也就能够事半功倍了。

  赵括乐呵呵地将赵高带到了书案旁,随手把李斯的上疏递给了赵高:“奇文共赏也!”

  赵高好奇地接过竹简低声读了起来:“臣闻吏议逐客,窃以为过矣。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东得百里奚于宛,迎蹇叔于宋,求丕豹、公孙支于晋。此五子者,不产于秦,而穆公用之,并国二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,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。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、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持鄢、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昭王得范雎,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观之,客何负于秦哉……”

  读着读着,赵高的脸上渐渐没有了笑容:“千古雄文也!秦王若见此文,必生悔悟!大秦若得此人,天下危矣!”

  赵括点头叹息道:“为父何尝不知,李斯若不为我所用,则必杀之!”

  “父亲心中已有主张?”赵高目光一闪,放下了竹简。

  “李斯离国已半日有余,我虽派人守住函谷关、武关与河西少梁三处出秦主路,然事有万一……”赵括突然打住了话语,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赵高。

  赵高聪敏过人,顿时领悟:“儿愿驾车追回李斯!”

  “高儿,见到李斯可曾想好说辞?”赵括还是不大放心。

  赵高眨了眨眼,脱口说道:“儿便说,秦王见疏大发雷霆,派出轻骑堵截路口捉拿先生,马服君担忧先生安危,故让高追回先生,请先生暂避马服君府,以策万全。”

  “此言尚算妥当,然李斯未必肯信。”赵括沉思了片刻,“不提马服君而言马昭,只说马昭,李斯定回!”

  “请父亲明示。”赵高不解地问道。

  赵括没有回答,只是微微一笑:“照此说便是,李斯自会明白。”

  赵高于是也不再多问,向着赵括一拱手,然后快步走出马服君府,追赶李斯去了。

  等赵高走后,赵括重新抓起竹简,将这篇《谏逐客疏》又从头到尾细细品读了一遍。紧接着,猛然一闭眼,甩手径直将它丢进了身旁的火炉。

  望着熊熊腾起的黑烟,赵括的心中充满了惋惜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