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钢铁大亨

北风凄乱牙旗 422、抢收庄稼

  “老爷有信来,让我们如论如何也要坚守二十天,老爷正在集结部队。准备粮草和弹药。一定要保住我们在草原上好不容易才拿下来的立足点。”

  安三溪一边看地图一边对黄三说道。

  此时这个已经被老爷命名为多伦的城市已经初具规模。

  这里是滦河上游,除了东岸的仿制的巴士底狱城堡外,西岸码头旁边也建设起来了密集的居民区,居民区外侧也夯筑了土墙。

  只是没有包砖,毕竟草原上烧砖困难。而运力有限,水泥都修了巴士底狱了。

  因为一旦打起来,必须要有一个坚固的堡垒才行。所以多伦只能凑合用夯土城墙了。

  毕竟草原上缺乏树木,没法大规模制造攻城武器。

  几個军营分散在四周,安三溪的直属骑兵团,白银部落合并后的组成的白银骑兵团。

  还有一个团,来自原来土默特王爷直属卫队。他们带着家眷,赶着牛羊,前来投奔安三溪。安三溪把他们编为土默特骑兵团。

  黄三的步兵团驻扎在码头和巴士底狱。作为守备力量。

  四个团每个都是3600人的满编制兵力。

  杨凡移民过来6000户农民,三万多流民人口,集中居住在多伦负责在四周开垦土地,这里土地肥沃,而且临近滦河上游地区,有很多小支流,适合种植水稻。

  旱地也可以种植小米、玉米和土豆。

  虽然无霜期短,但是种植一季庄稼还是没有问题的。杨凡有的是成熟期短的种子。

  今年的土地都分了下去,庄稼已经快要成熟了。从巴士底狱的塔楼上四面望去,全是一片片的青纱帐。

  安三溪只能祈祷,大战开始之前,老天能给他抢收庄稼的时间,否则这么多庄稼被蒙古人抢了,他实在是舍不得。

  现在多伦据点,军民将近五万人,如果全靠老爷从遵化运粮食,可是一笔大钱,将会严重影响杨凡的财政。

  哈喇沁台吉为了赎回他的弟弟阿拉巴颜,经过反复讨价还价,最终把三千匹战马换成了五千头壮牛。

  这些牛被运回了杨凡的地盘,作为耕牛分给了他手下的佃农。

  现在,他的弟弟回去了。哈喇沁台吉立刻翻脸,他出面组织会盟,召集朵颜各家势力,并且勾连多伦西面的土默特人,企图两面夹击。

  土默特人自然愿意参加会盟的,因为他们都听说了,王爷的哲别回来了,并且扬言要收拾他们。算一算当年的总账。

  他们很清楚,去年的林丹汗西征,他们都干了什么。哲别都失踪十年了,不知道从哪里又冒出来了。

  想到他当年在草原上的神箭威名,一个个的都直冒冷汗。

  做好事的人,里边也许有些是糊涂人。

  但干坏事的人,每一个都是明白人,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做的事情的性质。知道自己的缺德程度。

  坏人全是明白人,一个傻子没有。

  王爷一家,家破人亡,哲别不会饶了他们的。

  王子跑到准格尔部去了,那里太远,一时半会不用理会。

  但乃仁巴特尔当年射死猛虎,救了王爷一命,被王爷留在身边统领侍卫,以他对王爷的感情,绝对不会饶了他们。

  从他重新出现在草原上开始,报复就来的如此猛烈,如暴风骤雨一般,简直令人发指。

  他带着军队,已经攻破了大小十几个部落,把台吉、牧主、那颜杀死,把土地和牛羊分给奴隶。

  他还宣称,将来的草原是所有人共有的,再也没有所谓的贵族。

  这是要挖他们的祖坟啊。

  要彻底消灭这些贵族。

  这是要在草原上变天啊。

  他疯了,一定是疯了。

  他的主子没了,你们谁也别想当主子。

  让一切归零。

  台吉们都怕了。

  一个人得有多疯狂,才能干出来这样疯狂的事情。

  乃仁巴特尔不是要复仇,他是要毁灭草原。

  土默特和朵颜一拍即合,之所以战争还没有起来,只是因为目前双方就出兵多少和战利品的分配还在争吵之中。

  但是,开战也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  听说,清国那边也打算派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来参战。大清的皇帝和乃仁巴特尔也有仇怨,只是具体内情不是很清楚。

  草原上的这个新出现的城池,阻断了晋商和大清贸易的通道,张家口出来的商队,只要一出土默特部的势力范围,就会被安三溪的骑兵抢劫,大清已经和张家口中断了三个月的贸易了。

  本来大清就饥荒严重,粮食,盐、铁、布匹、丝绸、瓷器,白酒,农具什么都缺,现在被这伙草原上的新出现的马匪,搞得经济都快崩溃了。

  皇太极也是忍不了了。

  本来邀请晋商的代表来沈阳,刚刚达成了一致,结果这条路又被切断了。一切都是白忙活。

  有限的几支到达沈阳的驼队都是绕远路从喀尔喀走,从车臣汗那里翻大兴安岭和嫩江,到达嫩科尔沁然后从北边来的沈阳。

  幸好,科尔沁和满清是姻亲,才保住了唯一的一条商路。

  这样子,运不了太多物资的,毕竟路途太远了。即使东西到了,价格也足够吓死人。

  “如果这两天不下雨的话,我们要组织抢收了。庄稼已经熟了。收了庄稼,加上牧业的收成,足够我们两年的食物了。”黄三接着说道。

  安三溪点点头,这是当前的唯一要务。

  兵法有云,要在庄稼收获前开战,这样可以就敌人的一季粮食。

  到了现在,哈喇沁那些蠢货还在争吵,正好给了自己抢收的时间。

  第二天,艳阳高照。

  从地里考察回来,安三溪和黄三非常高兴。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是晴天,可以收割和晾晒。

  庄稼终于可以收获了。城外的高粱全部都熟了。其他的也在这两天。

  多伦土城里,大清早的铜锣的声音哐哐的响起。

  在宁静的早晨,声音传的很远。

  家家户户都赶紧爬起来,这是生产队早上集合的信号。

  他们都是河北的流民,被杨凡救助后,遣送到了这里。

  刚开始,他们人心惶惶,生怕蒙古人打来,把他们作为奴隶带走。

  可是,很快他们就发现,这里有老爷的三千多骑兵和三千多步兵。还有两只蒙古骑兵也是自己人。

  周围的蒙古部落简直弱爆了。自己这一方,不去打他们,他们就烧高香了。他们根本不敢来骚扰。

  这里城里还有几万蒙古牧民。一部分是两个部落的人。还有就是前一段时间,被安三溪大人攻破的周围的蒙古部落俘获的蒙古人。

  汉人和蒙古人在这个多伦城里杂居,很快,大家就发现,这种杂居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。

  汉人中的农民可以种地,蒙古人牧马放羊,蒙古人可以用奶制品,毛皮和肉类交换粮食。

  粮食的珍贵,蒙古人是非常清楚的,赶上灾荒就能救一家人的性命。

  粮食多难得啊,以前都要去抢,或者被那些黑了心的晋商高价换牛羊。现在和农民住在一起,随时可以交换。

  汉人妇女还织布,夏天可以穿布衣了,多凉快啊,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

  汉人里各种工匠都有,只要交换就行,自己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攻击长城了。

  而汉人也非常的开心,自己生产的粮食、布匹、手工业品都可以卖掉,收入可比内地高多了。

  毛皮是自己需要的,女人和娃娃还有肉食和奶制品吃,这是内地想都不敢想的。

  两个民族的人杂居在一座城里,为了交易,开始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,随着逐渐的融合,甚至开始通婚了。

  哈穆勒是一个蒙古人,他的部落被安三溪迁移到了多伦城。

  他原先只是一个牧奴而已,没想到,被草原上的英雄,土默特的哲别乃仁巴特尔俘获后,变成了自由人。还被发给了一个老婆。

  因为他是放马的高手,马养的好,现在他是牧业队的队长。他的老婆是一个那颜的小女儿。

  在哲别的兼并战争中,她的阿爸战死了,她也被俘获,分给了哲别的战士。

  她也认命了,草原上一代代的女人不就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吗。

  庆幸的是,哈穆勒尽管从牧奴变成了牧马队长,但是一个人的观念不是那么好改变的,他十分疼爱自己的老婆,仍然当她是小姐一样。从来没有打骂过她。

  “当家的,这么早农业生产队敲锣干什么啊,大家都没睡醒呢,天才刚亮。”

  “昨天听赶着勒勒车往城里运水的獭兔说,城外的高粱熟了。汉人要开始收割了。”

  “太好了,我听说,生产队除了上交公粮外,还会留下不少的口粮呢,咱们可以用去年打的皮子去换一些。家里存些粮食,心里才牢靠呢。家里有粮食就不怕白灾了。”

  哈穆勒哈哈大笑道:“住在城里才知道什么是舒服,这城里的市场什么都有,听说蜂窝煤厂也要开业了,以后做饭和冬天取暖,就用煤炭了。粮食这东西,以后随时可以在粮店买到了。不用担心。”

  哈穆勒周围的邻居都是汉人,他们人声鼎沸的在街道上站着队伍,生产队长大呼小叫的点名,挨个检查是否带起了工具。然后一队队的开出城区。

  城外的高粱地一片火红,在风的吹拂下,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,波浪起伏。

  “我听说,麦子,稻子,还有什么土豆、玉米也快要熟了。不知道都是什么粮食。”哈穆勒的老婆喃喃说道。

  以前,能得到点杂粮都很高兴,现在一下子似乎什么粮食都有了。这让她有些恍惚,感觉不大真实。

  “是啊,未来十天是汉人抢收的日子,真好啊。以前总是和汉人打来打去的,死了那么多人。早知道大家可以住在一起,我们放牧和打猎,他们种粮和做工,多好啊,市场上什么都有,何必呢,当年真是太傻了。哲别说的对,蒙古人和汉人是兄弟,本来就没有矛盾,都是那些王爷、牧主、台吉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挑拨出来的。哲别说他们都是草原上的大蚊子,要消灭他们。”

  他老婆接着说道:“我昨天上街,看到东大街口新建了一个巨大的风车,说是用风力驱动磨盘来磨面粉。以后那个磨坊里就有白面卖了。当家的,以后你放马回来,我可以给你烙饼吃,还可以下羊肉汤面条了。”

  “哈哈哈,你知道高粱除了做粮食还可以做什么,还可以酿酒,高粱酒是甜的,非常好喝。哈哈哈”

  而蒙古男人就没有不还喝酒的。

  哈穆勒喜欢这里的新生活,他不想回到过去,这也是所有投了安三溪的蒙古人的想法,他们不想去和汉人打仗。

  想到最近听说土默特和朵颜的老爷们要联合起来,消灭草原上的异端。哈穆勒往地上吐了口唾沫,呸,这些恶狼还以为能愚弄我们呢,现在蒙古牧人都觉醒了,他们要是打来了,就和他们拼了,宁死也绝不会回到过去,过那种当奴隶的生活里去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