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于康熙末年

第九百二十八章 争见(下)

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7830 2023-09-07 18:41

   第九百二十八章 争见(下)

   骨肉相认,通常是什么情景?

   若是李氏十岁,或许是怯生生地问一句“您真是我爹吗”;二十岁,会带着恼怒与悲愤,质问一句当年为何对自己不闻不问。

   现下,她已经年过半百,儿孙满堂。即便最初有震惊与委屈,这一个多月的功夫,心情也渐渐平复。

   竟是,相对无言。

   除了最初王嫔与李氏跪迎,康熙开口命二人起身,就再也没说一句话。

   他说不出,他想问一问李氏相求什么,可有什么心愿,但是话到嘴边,又咽了回去。

   这一场相会是枯燥无味的,年迈的帝王,半百的老妇,若是抱头的痛哭,才是怪诞的吧。

   王嫔低眉顺眼地坐在凳子上,已经是如坐针毡。

   她以为圣驾到后,自己会退出,但是却见证了这场“父女相会”。

   “抬起头来。”隔了半晌,就听康熙幽幽道:“叫朕看看你。”

   虽说他没有点名,但是李氏也晓得说的是自己。

   她的心微微颤抖,还是慢慢地抬起头,望向几步外坐着的老人。

   无法掩饰的老迈,让她心中一颤,竟然莫名生出些许酸涩。

   康熙也望着她,像是试图在她的脸上寻找爱人的影子。

   越是濒临死亡,少年时的种种就越发清晰。

   他回顾自己这一生,才发现自己沉浸在帝王的荣耀中,淡忘了许多。直到帝王的无上权势,也不能阻拦渐进的死亡,他才发现,自己缺失许多。

   他想要开口解释,告之李氏她是金枝玉叶,尊贵的公主。也想说之所以养在民间,不是他这个皇阿玛无情,而是遵从她母亲的心愿。

   最终,康熙什么也没说,李氏什么也没说,大半个时辰的功夫,这屋子里就是一片静寂。

   看着帝王坐着辇车远处,李氏只觉得眼睛酸涩难挡。

   王嫔在旁,幽幽地叹了口气,伸手握着李氏的手,道:“想开些,你是有福之人,且想好的。”

   李氏转过头来,看着王嫔,缓缓地点了点头……

   李氏没有在宫里久留,康熙离开后,她就要告辞离去。

   王嫔到底不放心,使小阿哥去寻了十六阿哥来,想要叫十六阿哥送李氏出宫。刚好十六阿哥也正好往这边来,与小太监捧了个正着。

   因此,就由十六阿哥送李氏往神武门去。曹家的马车,就候在神武门外。

   路上途过储秀宫,就见有一队秀女要进储秀宫。领队的内侍,认出十六阿哥,侧身让路,给十六阿哥请安。

   那些待选秀女,面庞都带了几分稚嫩,倒是低眉顺眼的,倒是看不出哪个特别出挑。

   十六阿哥扫了一眼,只觉得麻烦,大踏步引着李氏离开。

   李氏倒是好奇,多看了秀女们一眼。因为都低着头,穿着一样的衣服,倒是看不出什么。

   当年,颜儿也是这样入宫吧?再过三年,东府的两个侄女也要这般进宫遴选。

   想着这些,方才父女相见无语的悲凉,竟不知不觉淡了。

   明年孙儿们就要送官学,听说家中夫子要补官,不知新先生秉性如何。长生的耳朵,去年生了一次冻疮,今年冬天别在犯了……

   民间老话,“老儿子,大孙子,老两口的命根子”,真如王嫔所说,她是有福之人。守着两个命根子不说,年长的儿女,也没有不孝顺的……

   脸上挤出几分笑意,低头那刻,却是泪落满襟……

   神武门外,穿着补服的曹颙,站在自己马车前,正同曹元低语。

   今日李氏进宫,是由大总管曹元带人护送过来的。初瑜原要随婆婆来,被李氏留下。

   看到李氏出来,曹颙、曹元都迎上前去。

   十六阿哥同曹颙常见的,倒也没什么话说,看着李氏上了马车,就同曹颙别过。

   曹颙的侍卫腰牌,早在离职守孝时,就交回侍卫处。因此,他想要回户部衙门,就要绕远。

   不过,他担心母亲,没心思去衙门,早已同衙门那边安排妥当,直接回府。

   马车直接赶到二门外,曹颙亲自扶着李氏下马车。

   看到自己熟悉的垂花门,李氏吐出一口浊气,紧绷的精神,才总算是放松下来。

   “母亲……”见她素素淡淡的,曹颙怕她心中难过,低声唤道。

   李氏仰起头,拍了拍儿子的胳膊,道:“无事。”

   这会儿功夫,初瑜也得了消息,带着两个丫头快步往二门来。

   李氏已见了二门,见媳妇匆忙,忙道:“慢行,别惊了肚里的孩子。”

   初瑜顺从地放缓脚步,道:“一直等着二门的消息,竟是睡过去了。”

   李氏已经近前,扶了媳妇的胳膊,道:“已经显怀,正是渴睡的时候,巴巴地出来做甚?”说话间,视线落在她的肚子上,满脸慈爱。

   初瑜与曹颙对视一眼,对于李氏这般平静的反应觉得诧异。

   回到兰院,初瑜就避了下去,将屋子留给她们母子说话。

   “母亲,在宫里……”曹颙开口问道。

   李氏抬起头,道:“见着皇上了……皇上瞅着比前些年看着显老……”说到这里,顿了顿道:“我原以为他会问我求什么恩典,我都寻思好了。他要问,咱们就将科尔沁那些东西,还有太后当年赐下的如意交回去,省得留在手中惹祸……到老他什么也没说……我便也没多嘴……”

   说完这些,她竟没怎么难过,反而担心起儿子来,道:“这些金子,搁家里太平么?会不会生出是非?”

   “当初十六阿哥放出话,将金子说成了五千两,剩下的都是银子。只是金银重量大小不同,若是有心人探查,怕是也瞒不过去。不过没什么,这是太后名正言顺赐下来的,母亲就安心收着吧。只是太后娘家那两座亲王府,咱们当预备些礼过去。他们在京城也建有王府,倒是的不用送到关外。”曹颙想了想说道:“再有就是太后那边,再有一个多月,就到太后祭日,母亲拿出几百两金子,舍给寺里,为太后祈福也好。其他的财物,暂且就不动为好,左右咱们家也不缺这个。”

   李氏听儿子安排的妥当,自是点头道好。

   她从外头回来,还没更衣梳洗,曹颙就没有久坐,回梧桐苑了。

   初瑜本还提心吊胆,听曹颙说了,才算安下心来。

   曹颙还要去前院寻郑燮,就换了补服,穿着半旧的家常衣服,往前院书斋来。

   书斋中,郑燮正教授孩子们画技。

   早先钱陈群在曹府时,最喜欢的弟子是妞妞;如今郑燮在曹府就馆,最得意的学生是双生子中的弟弟左成。

   原因无他,只因左成在画画上颇为天分,入了郑燮的眼。

   从这也能看出,这两位确实自有儒家风骨。不会因坐席曹府,就巴结天佑、恒生这几个曹姓弟子,轻慢他人。

   曹颙站在门口,看着屋子里俯身作画的小萝卜头。

   自打长生来上过一段学后,东府的天护也开始启蒙。

   按照曹颙的本意,并不想将自己的孩子分出三六九等来,想让他们安安稳稳的长大。

   不过,却是事与愿违。

   就拿八旗官学来说,只有爵位或者世袭爵位的八旗子弟才能入学,要文官五品、武官三品以上子弟才能入学。

   那边收学生的限制,十岁到十八岁。每年每旗只收四十到六十人,这其中满旗、蒙旗、包衣都有定数,竞争可谓激烈。

   曹頫当年就勉强入学,不过是因为曹家正风光,那一辈又只有他一个入八旗官学。

   等到孙礼入学,则是占了包衣旗的光。就像他的庶弟孙初,就没有资格进八旗官学,就在八旗官学附近外的一处私学就读。

   曹颙本想明年将天佑他们都送到官学,让他们也能接触些同龄的伙伴朋友,省得养在宅门中不刚强。但是,这入学却成了一道坎。

   天佑有爵位,又是伯爵府嫡长子,身份是够的。恒生没爵,但是以曹颙的身份,走动走动多送个儿子入官学也非难事。这左住、左成两个,却是难办。

   不仅他们两个,等天护长大些,也是没资格入官学的。

   想到这些,曹颙不禁皱眉。但是又不能为了一个“公平”,就将天佑、恒生也束在府里。

   这世间,哪里又有真正的公平可言?

   这会儿功夫,郑燮已经看见曹颙。交孩子们先画,他出来同曹颙说话。

   听说已经补了实缺,七品知县,他激动不已,望着曹颙,这感谢的话,不知当如何宣之于口了。

   客居京城数载,他也晓得补官不易。纳捐容易,补实缺却是得用银子砸的。

   不说这些杂牌子捐官,就是正途出身的进士,要是没有银子打点,候个三、五年也是寻常。

   这七品知县,又是正印官,按照规矩只授进士的。杂牌子出身的,想要补上,更是难上加难。

   就算有曹府出面,这补官的各项银钱,也是少不得。

   想到这些,他已经肃容,给曹颙做了个长揖,道:“大人恩义,学生铭感五内。能得大人周旋,就是学生的福气,所费银钱几何,还请大人告之。有朝一日,学生定如数归还。”

   这七品知县的俸禄不过几十两银子,曹颙这些为郑燮补缺,却花费了两千多两。只因今年不是纳捐年,又有新进士,所以这补缺的费用也水涨船高。

   不过,曹颙却不打算同郑燮细说。

   他斟酌一下,说道:“克柔,我早年也任过外官。外官不易,‘三节两寿’的上官孝敬,各项往来,都要抛费银子。朝廷俸禄又低,官场上贪污成风。京城有些破落户,家中实在缺银子了,就典借些银子,捐一任官,三年后就攒下一份丰厚的家底。以克柔的品行,怎会如此行事?我确实为克柔抛费些银子,但是于我来说,不过是举手之劳。克柔若是想要归还,就挑几副字画与我。克柔大才,总有扬名天下之时,到时我还占了克柔的便宜。”

   说到最后,他脸上已经带了笑意。

   不待半点轻慢,眼睛中是笃定。看着郑燮的眼神,不像是看着个破落的秀才,而像是看着士林大家似的。

   郑燮当然不知自己曾经在历史上留下一笔,还以为曹颙是“慧眼识珠”,不仅相信自己的人品,还肯定自己的画作。

   他只觉得胸口热乎乎的,鼻子酸酸的,深深地做了个长揖。

   多少年后,他名扬天下,也始终对曹颙恭敬如父兄,不曾有变……

   *

   长春宫中,十六阿哥听王嫔讲述完这出“父女”相会,也说不出什么,倒是想到自己的麻烦,道:“额娘,儿子身边侍候的人够了,求额娘常往储秀宫溜达溜达,省得哪位在想起儿子,给儿子指两个下来。”

   王嫔犹豫了一下,道:“昨日,德主子倒是提了一次。她不是有两个侄孙女候选么,听宫里的风声,弘明那边怕是没戏。瞧着那意思,若是不指给弘明,就要给你同你哥哥。那两个姑娘,前些日子被德主子带到热河,我也见过的。虽说容貌不十分出色,但是瞧着性子温柔,也是不错的孩子。”

   十六阿哥冷笑一声,道:“她倒是爱操心。”

   自打李氏病故,十六阿哥身边除了嫡福晋,其他的侍妾通房,一个侧福晋都没有。所以,这次选秀就有风声出来。

   德妃与宜妃明争暗斗半辈子,十六阿哥可不想殃及己身,怎么会乐意同德妃的娘家人沾边。

   “她也没法子,好好的两个姑娘,送进宫来调理了一年,要是都撂了牌子,这德主子的颜面何在?”王嫔道。

   “额娘能拦就拦下,实是拦不下,额娘就请宜母妃先下手,指两个寻常人家的下来,省得不安分,闹腾得儿子头疼。”十六阿哥退而居其次。

   王嫔晓得,儿子面上自己嫌烦,实际上是心疼媳妇呢。

   她也不恼,只是想起两个孙子都是庶出,多少有些遗憾:“听说七阿哥府上有求子的方子,你也打听打听,给你媳妇的张罗张罗。”

   十六阿哥听了,点头应了,心中却是苦笑。

   十六福晋上次生产后血崩,送了半条性命不说,也再也不能生育了……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