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周之雄风

第194章 逆臣传

大周之雄风 大男孩的星空 4361 2021-08-03 14:24

  这天,议事堂会议照常召开,各位朝廷重臣循例汇报了自己负责的工作,又说了下一步的计划,还有预算费用,还要看着皇上的工作进度表,回复各人的工作质询,以前这是很尴尬的事,不过时间长了,大家习以为常,反正又没有人身攻击,大家都是有问题就摆出问题,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,大家慢慢喜欢上这样的工作方式,因为在这里可以获得谅解,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支持,大家都冲着进度表而去。

  很快一年又要过去了,今年朝廷拿下了整个江南,获得丰厚的战利品,人口将近千万,拓地千里,在座的各位朝廷重臣都获益匪浅,不管是朝廷赏赐还是投资内务府的作坊,都大获丰收,大家都知道这是在这个议事堂会议里办事,都是分享大蛋糕,谁还在乎言语之争?只要在这里把方略定好,然后全力以赴去做,后面又将是分享膏腴之地,为什么不通力合作呢?

  郭宗训看着他们一会儿挣得脸红耳赤,一会儿又哈哈大笑,心里很满意,有些事自己也说不清,毕竟跟时代有点脱节,很多事情还得这些朝廷重臣去办。

  开了大半天的会议,把大事都敲定了,进度表上又增加了不少新的项目,魏咸信和内侍忙前忙后地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。

  循例要郭宗训做个讲话就结束今天的会议了。

  郭宗训站了起来,镇定自若地说了起来:“各位爱卿劳苦功高,把朝廷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,朕很满意。你们都知道静海军进展也很顺利,朕说过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拿下静海军,彻底杜绝以后有反复的隐患,所以他们没有如同江南一般快速打击,而是以收取民心为主与剿灭割据相辅相成的方式进行,这个我们慢慢盯着。下面朕讲一个情报司收集回来的一个故事,想请各位爱卿评判一下,该如何处置。”

  “张某,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,年轻时“以侠自任”、“负气倜傥、有纵横才”,才华出众。在中原累试不第,或者是殿试时被黜落,自视才能难以施展,遂决心离开中原投奔契丹。”

  “在契丹,其辅助契丹人大败中原的大军,中原大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,望着战场上尸横遍野的的汉人,此人趾高气昂地在附近城池的城墙上题诗一首:‘中原何曾耸,汉人未足奇。北川龙虎辇,犹自说兵机。’以同胞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,自得之意,溢于言表。其素怀功名,以覆灭中原为志,力劝契丹扩大对中原的战争,攻取中原大地,进而定鼎中原,借此嘲讽中原朝廷错过了自己这个绝世高才。”

  “如果世事按照这位张某的想法,也许他就要趟过汉人的尸山血海登上他的功勋阁了,他却忘了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,契丹人内部很多人看不过他的嚣张举动,合力把他给杯葛了,契丹的内斗也让他失去利用的价值,最后郁郁而终,客死他乡。”

  “皇上,还有这号人物?臣孤陋寡闻,未尝听闻,他叫什么名字?”范质一听有这样的逆臣,特别精神,很想看看到底是谁?

  “朕未知也。还有一人,范某,少好读书,在蓟州学考取了秀才,时年18岁。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了契丹,此人就与兄长主动求见契丹人,成为契丹人贵族的智囊。契丹人入主幽云十六州,亟需这些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文人来安抚地方,所以他深受倚赖,凡讨伐中原的策略、策反中原官员、进攻高丽、抚定草原、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,他都参与决策。”

  “可以说,他为契丹人的朝廷呕心沥血,绞尽脑汁为契丹人进攻中原、定鼎天下、完善朝廷的制度服务,值得契丹人的信赖。”

  “皇上,此人尚在契丹?”范质又问道。

  “数十年间,其人不知所踪,然朕获悉此事,感触良多,此二人,实乃饱读诗书之辈,有才干,却甘心为虎作伥,戕害本族同胞,竭尽全力帮助外族危害中原朝廷,以覆灭中原朝廷为己任,恶毒之至也。难道他们读的书有问题?请各位爱卿教朕。”

  “皇上,此二人,虽然熟读经典,颇有才华,但心中没有朝廷,只知快意恩仇,完全不能经受挫折,丝毫没有民族大义,他们读得书越多,本领越大,对自己的同胞而言,危害就越大,他们最在乎自己的感受,稍不如意,就受不了,宁愿协助外敌来戕害自己的同胞也在所不惜,实在是民族的败类。”

  “难道他们读的书没有教他们做人的准则?或者是做人的道理?他们读的书不是教他们回馈世代辛苦劳作、养育他们的老百姓吗?”

  “额,这个好像没有这样说的。”范质有点尴尬。“书里面教人做人的道理,仁义礼智信,要有仁义之心,忠君爱民是有的。”

  “遇到贪官污吏,或者未遇伯乐,就挥袖而去?投奔敌寇,然后快意恩仇?”

  “皇上,不能这样说,这只能说明这些人极其心胸狭窄,容不得半点委屈,试问谁可以纵横天下?大唐天可汗也有不如意之时啊。”

  “哦,原来如此。就是说,这两人本来就有问题,但是他们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,我们大周读书人千千万万,如果又出百十来个这样的人,去投奔敌寇,然后来戕害我们的老百姓,那熟读圣贤书的士子们情何以堪啊?”

  “教授他们学识的老师们又情何以堪啊?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吗?”

  “皇上,臣以为,这两人之所以投靠外敌原因有二,一是朝廷不能识才,让他们明珠暗投,二是这些读书人只读圣贤书,心中没有民族大义,极度自私,他们的自私不是朝廷的识才可以改变的,即使朝廷识才,重用他们,只要稍不如意,他们照样会卖身求荣,加倍报复养育他们的黎民百姓。”魏仁浦慢慢地分析了起来。

  “那怎么办呢?”

  “朝廷对读书人应该有个管教,所有学校、老师,但凡教书育人的地方,都要开展民族大义的教育,教导所有的读书人爱护咱们这个朝廷、民族,学会回馈生我养我的黎民百姓,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、不是为了黄金屋、颜如玉,更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出卖国家、民族,读书人心中应该有一股浩然正气,不畏邪恶,不畏强权。这样的读书人才是朝廷的栋梁。”

  “与此同时,朝廷也要严格吏治,惩治贪官污吏,避免他们堵塞贤路,提供必要的申诉途径,让有识之士可以另辟渠道来报效朝廷。”

  “哦,不错,尽可能避免明珠暗投。”郭宗训附和。

  “皇上,对于这些逆臣,臣建议内务府的戏曲、说书可以编排节目,把这些人的恶劣行径宣传出去,让世人皆知其丑恶行径,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。”

  “善,爱卿之策甚妙!咸信,记下这个建议,交给内务府跟进,尽快推出作品。”

  “皇上,其实并不是只有读书人才会投靠契丹人,武将率部投靠契丹人也比比皆是,甚至利用契丹人来搞事也有,其只为私利也。”

  “如果说来,朝廷不但要对读书人应该有个管教,对军人也要有个管教,所有学校、老师,但凡教书育人的地方,都要开展民族大义的教育,教导所有的读书人、军人爱护咱们这个朝廷、民族,学会回馈生我养我的黎民百姓,读书的、当兵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、不是为了黄金屋、颜如玉,更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出卖国家、民族,读书人、军人心中应该有一股浩然正气,不畏邪恶,不畏强权。这样的读书人和军人才是朝廷的栋梁,对吗?”

  “是的,这些工作要落实下去,长年累月地做才能见效。”

  “好,咸信,把这个也记下。”

  “各位爱卿,朕听说‘国平养儒侠,难至用介士。所利非所用,所用非所利’,何解?”

  “皇上,这就是说:国家太平的时候收养儒生和游侠,危难来临的时候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;国家给予利益的人并不是国家所要用的人.而国家所要用的人又得不到任何好处。结果从事耕战的人荒废了自己的事业,而游侠和儒生却—天天多了起来,这就是社会陷于混乱的原因所在。”

  “皇上,其实这个有偏颇,因为儒生学识渊博,可以率领或者知道士兵对抗外敌,侠士也可以与士兵一起对抗外敌,关键是这些儒生和侠士要有爱国之心,能够与士兵一起,舍生忘死地捍卫朝廷,这样就不会出现国有难而无用的尴尬局面了。说到底还是朝廷要对这些儒生和侠士进行爱国的教育,让他们树立正气,侠之大者,爱国为民也,儒生胸有乾坤,刚直不阿,这样的儒生与侠士就不会没有用了。”

  “哦,朕明白了。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