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8章 婚宴打脸
的肃顺首席军机大臣,掌握朝廷政务。僧格林沁,蒙古亲王,掌握满蒙最后一支能打仗的精锐部队。这两家联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,虽然两家儿女都是庶出,那也轰动了全京城。
结婚当天的排场可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比的,肃顺正得皇恩,煊赫一时,娶的儿媳妇又是蒙古的亲贵,那还不大办特办?
肃府满满摆下几百桌酒席,大宴宾客。酒席上摆着鲜虾、白斩鸡、板鸭、蒸鱼等各色美食,还配着冬笋、香椿、燕笋、毛豆、莴苣等蔬菜。酒桌中心放着醇香的美酒,酒席布置得非常华丽,旁边的桂花香顺着风飘来,与美食沁合,别具一股风味。
朝廷的重臣几乎都来了,郑亲王、怡亲王,就连一向与肃顺不和的恭亲王也来了。照一般情况,庶出的子女结婚排场不会这么大,可谁让肃顺正得宠呢,娶的又是僧王家的女儿,一般想上进的大臣都借机来亲近亲近,上上贡,算是为自己以后的官路做投资。
肃府为了这次婚宴在外面又请了几百个下人帮忙,烧火担水的,炒菜做饭的,厨房里叮叮当当,匡匡锵锵响成一片,仆人丫头在庭院间来回穿梭,大小管家在大门、二门、三门迎候客人,带着他们去各自的地点。
杨小山被带到了南大厅,厅里灯火辉煌,明如白昼,这大厅里都是一些年轻人,是各府的青年才俊。杨小山听他们的交谈,有些是肃三郎的同期进士,有些是肃家交好世家兄弟,有些是颇有前途的青年官员。
杨小山有些后悔来到这里了,都是他不认识的人,也不知道该谈什么,不该谈什么,这种清廷上流阶级的聚会他从来没参加过,别人似乎都互相认识,只有自己好像孤立在他们圈外。
“常兄,常兄。”正在杨小山有些尴尬的时候,有个声音在旁边招呼他。
杨小山顺着声音看去,立刻高兴起来,原来喊他的是丁宝桢,“丁兄,你也来啦。”
“能不来嘛,户部尚书指定必须要来的,原本我也不想来。”丁宝桢见到杨小山也非常高兴。
“三公子,三公子。”厅里面突然一阵骚动,原来肃三郎给大家敬酒来了,几乎所有人都围了过去。
杨小山本来没在意,他也不愿往人群里挤,他就在人群外跟丁宝桢互相闲聊。
谁知你不理人家,人家可理你。肃三郎好像发现了杨小山,推开人群,走向杨小山。一把搂住他的胳膊想大家喊道:“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是常山,我未来的连襟。”
大伙立刻眼睛亮了,这又是一个僧王的女婿吗?似乎很面生啊。大家正想过来巴结一下这从未见过的僧王女婿。
肃三郎接着介绍道:“常山刚被僧王保举为武举人,以后还请大家多多关照。”他的话看似替杨小山说话,其实是暗地里贬低杨小山,一个举人是个武举人还是个被保举的武举人。
刚才还高看杨小山几眼的人立刻降低了杨小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,这里大多都是文人进士出身,文人本来就看不上武人,更别说是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武举人。
杨小山立刻感受到了周围有些异样的眼光。
肃三郎心里冷哼了一声,他知道这杨小山本来是二小姐的未婚夫,心里就不舒服,而且还受二小姐所托,要出出杨小山的丑,他当然求之不得,就是找个机会丢丢杨小山的脸。“人家是要入赘僧王家的,大家以后要找他玩,得去僧王府。”肃三郎把入赘两个字说得特别重。
在场的人马上懂了肃三郎的意思,原来这常山跟肃三郎不是一条路的,个别马屁精立刻心领神会,发出一阵嘘声。这年头,男人要是入赘,绝对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,没有人会看得起他。
“没想到长得倒是一表人才,竟然是个吃软饭的。”
“入赘?真丢男人的脸,太没本事了。”
“估计没读过书吧,也不知道礼义廉耻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周围的人指着杨小山议论纷纷。
这时候丁宝桢忍不住了,一个箭步冲了上来,大声道:“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入赘?他是湖北常巡抚的孙子,他们全家都为国尽忠了,只剩下他侥幸得活。他和僧王家是有婚约的,他本来是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宝桢,别说了,不用解释,我是僧王府家的赘婿,这是事实,但我没有吃软饭,你们爱信不信吧。”杨小山也是想保护丁宝桢,这么当面顶撞肃三郎对他以后会不利。自己本来就是来清廷卧底的,看不起就看不起吧,本来就不认识,无所谓了。
“什么事这么热闹?”肃顺和僧格林沁带着郑亲王、怡亲王、恭亲王等一班皇亲国戚走了过来。
众人连忙跪下行礼,这可是大清国最有权势的一帮人啊。
“这是我三子肃三郎。”肃顺拉过自己的三儿子给亲王们介绍道,“以后还望诸位能多多帮助他。”这也是肃顺把大家拉过来的原因,他要给自己的儿子在朝堂铺路。
“三公子风华正茂,小小年纪高中进士,后生可畏,前途不给限量啊。”怡亲王乐得做个顺水人情,给肃顺抬抬轿子,大赞了一下肃三郎。
“三郎年轻不懂事,还望诸位叔伯多多提点,三郎在这里给叔伯们行礼了。”肃三郎也很有眼色,知道父亲抬举自己,连忙借坡下驴。
肃顺哈哈大笑,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朗声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,正好厅内这么多青年才俊,不如趁此机会随便在厅内找一物作诗作词,活跃下气氛可好?”
大家拍手称赞,都说肃大人好主意。这个时候大家都有数,这是肃顺要让儿子表现表现他的文采,所以肃顺连请几位很有才名的来宾,大家都故意谦让,推脱不作。
这个时候肃三郎灵机一动,拉着杨小山,朗声道:“常公子文武双全,颇得僧王欣赏,让他来作一首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