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

第七百三十五章 恒盛七年

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4119 2024-04-14 05:10

  时光飞逝,斗转星移,一眨眼,就已经是到了大明恒盛七年的三月初八。

  李起当皇帝已经七年了,时间过的真快啊。

  米脂县县城,时近中午,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,人来人往,好不热闹。

  这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,崇祯年间,陕西是最早流民作乱的地方,而这米脂又是陕西最早乱起来的地方之一,可想而知米脂当年之穷困。

  后来李自成成势,他们以为米脂是李自成的家乡,李自成当了皇帝后,米脂最少可以像大明的南京一样,成为新朝的都城。

  但是好梦还未做多久,李自成起来的快,败的也快,几乎也就是几个年头的事,李自成就彻底败了。

  得知李自成败了,米脂百姓人人惶恐,生怕李起会因为当年米脂百姓全力支持李自成,而降下雷霆怒火。

  但是没想到的是雷霆之怒没有来,反而是一场又一场的大恩惠来了。

  先是米脂和别的地方一样,照样享受免农税徭役的待遇,而后紧接着就是救灾扶困来了。

  朝廷将米脂,白水等一百个县作为重点救灾扶困地点,对这一百个县大力救助。

  朝廷不但在这里大力勘探矿场,以矿场开发来带动当地发展,还将要新设立的军器局,养马场,铸钱司等生产机构优先放在这一百个县,用行政手段来促进当地的繁荣。

  不但如此,朝廷还给这些地方派来了大量的农业人才,指导当地百姓种植高产的土豆,玉米,番薯等作物。

  在他们的指导下,这些县很快便是爆发出极大的生命力,恢复的极快。

  自古以来,老百姓只要有口饭吃,就不会是造反。

  现在朝廷将他们当做重点照顾对象,对他们关怀备至,使得他们很快就是过上了好日子。

  可以说这时候就算是有一百个李自成,一百个张献忠跳出来,让他们造反,他们也不会搭理。

  不但不会搭理,还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作乱之人扭送官服治罪。

  什么是人心,这便是人心。

  你对别人好,别人即便不说,但是心里也是可以感受得到,猪油蒙了心的毕竟是少数。

  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,不过短短七年时间,大明便是在李起的带领下,旧貌换新颜,与那崇祯帝时期相比,简直是换了人间。

  李老汉背上两个空箩筐,悠闲自在的走在米脂的大街上,嘴里还哼着小曲,好不自在。

  李老汉家中有两儿一女,其实本来有七个儿女的,但是,,,不提也罢。

  现在他两个儿子老大在家中种那番薯,收成极好,现在朝廷免征农税,收多少粮食都是他家里的,全是。

  小儿子不愿意种地,在铁矿厂找了个挖铁矿的事做,每个月也有一两银子,矿上包吃,这一两银子也可说是纯赚的。

  女儿也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,日子过得也不错。

  现在的李老汉可以说是极其的满意,这样的日子和几年前相比,把简直就是跟在天上一样,每每让李老汉都是不敢睡觉,生怕自己一觉醒来,发现自己是在做梦。

  一路出了城门口,又是在官道上走了一阵子,而后便是上了一条乡间小道,差不多又是走了一炷香的时间,李老汉回到家里。

  一回家,李老汉婆娘吴氏见两个箩筐都是空了,知道李老汉将菜都给卖完了,心里欢喜,脸上更加是忍不住笑。

  “老头子,回来的这么早,快进去歇歇。”

  吴氏接过李老汉背上的箩筐,用布巾给他甩了几下身上的灰尘。

  李老汉一边享受,一边将手里装作铜钱的钱袋子交到吴氏手里。

  吴氏接过,看了看,喜道:“这么多,老头子,你可真有本事。”

  李老汉听了婆娘夸奖,只是高兴的呵呵直笑,嘴里说道:“我这一把老骨头哪里有什么本事,还不是托了皇上他老人家的福,要不是现在国泰民安,哪里还有我们这么好的命活。”

  “是咧是咧。”

  吴氏不住的应承,脸上尽是欢喜。

  吃饭的时候,李老汉一家都是围坐在桌边,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碗里香喷喷的饭。

  李老汉大儿子已经成婚,儿媳妇就是左近的人,现在生了两儿两女,目前家里生活条件不错,小两口今年准备再生一个。

  李老汉的小儿子则因为性格比较的野,花钱大手大脚,每个月别看可以净赚一两银子,但也一分都留不住。

  因为名声在外,一直说不上媳妇。

  不过他这小儿子也不着急,说什么现在挺好,不要娶个人来管自己。

  他不着急,但是李老汉夫妇却是急得不行,到处托人做媒,这媒人红包甚至开到了好几两银子。

  一家八口围坐在一张大饭桌前,相互说着今天的见闻。

  小老百姓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,寝不语,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。

  菜是三菜一汤,只有那个汤是荤菜,白萝卜炖肉汤,其余的三个菜都是素菜,都是自己家里种的。

  现在李老汉一家不但有三十亩地种番薯玉米,还开了五亩地专门用来种蔬菜,萝卜,青菜,丝瓜什么的。

  这个菜园子每日里都是可以收获许多来卖,大大的改善家里的生活。

  吃过饭后,李老汉又是来到村子中央的一颗槐树下,和村民们闲聊着家长里短。

  这颗老槐树,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,村民们早就是养成了茶余饭后再此闲聊的习惯。

  大家你一言,我一语的聊着天,不时哈哈大笑。

  就在大家高兴谈天的时候,里长李茂根一脸严肃的走了过来。

  大家一见里长来了,都是主动热情的打着招呼。

  不过里长却只是点了点头,并没有如往常那样回应。

  见里长如此,大家心里都是知道有事,脸上也都是变得郑重。

  里长李茂根走到老槐树下,对村里的一个年轻后生大声说道:“敲梆子。”

  敲梆子的意思就是要召集所有的村民来议事,不论男女老幼,只要在家里,就一定要来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