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世界

第二百三十九章 智取情报(2)

大世界 个三花老凸 5319 2021-08-04 03:23

  第二天上午,胡怡芳先去了金陵大学图书馆,借了几本英文小说。特别是厚厚的英文版《基督山伯爵》。这本小说她以前跟吴大伟提及过,情节跌宕起伏,扣人心弦,吴大伟看了肯定上瘾,足够他手不离卷看上三天的。

  她将这些书装了一个大包袱。匆匆地吃了午饭。便带着一包袱书,早早地去了吴大伟家里。

  之所以选这个时候,是因为此时吴大伟在办公室不在家,太太出去打麻将,两个孩子吃完午饭正在午睡,家里的佣人们在打盹偷懒,楼上楼下空荡荡,可以方便行事。

  她上前按响门铃,等了好一会儿,佣人老杨头才睡眼惺忪地慢吞吞过来开门。

  老杨头一见是胡怡芳,颇有些吃惊地问道:“胡小姐,今天来的这样早啊?!”

  “杨老伯,我和一个朋友在附近吃饭,懒得跑来跑去的,所以就直接过来了。”胡怡芳解释道,拍了拍身上的包袱,“我给吴先生带了几本新小说。顺便把原来借给他的几本书带走。”

  “老天爷!这个我可就帮不上忙了。”老杨头缩了缩脖子,“你那些书都是洋文,每个字都曲里拐弯的,它认得我,我不认得它。横竖楼上的房子都开着门呢。你辛苦一下,自己去找吧。”

  “行。你歇着吧。我自己去楼上找吧。”胡怡芳说道。

  “那就随便你啦。”老杨头请她进了屋,关上大门,自己转身溜进会客厅,依旧坐在门口的沙发上,接着打盹去了。

  胡怡芳便背着书包袱上了楼。

  这幢洋楼是以前一个传教士的房子,楼上楼下房间极多,很宽敞。特别是楼上的大书房,连书架带着很多书,传教士没有带走,所以吴大伟一眼相中,买这幢房子倒有大半原因是为了那些书。

  楼下是厅堂、餐厅和一大一小两个会客厅,还有两个孩子的卧室,佣人的卧室。因为经常接待客人,乱乱哄哄的,吴大伟从来不在楼下看书。

  而楼上则不同了。除了大书房以外,其他所有的房间,包括走廊,沿墙都摆满了书架,全都堆满了书。另外,因为吴大伟有看完书随手一丢的习惯,所以桌子上,椅子上,沙发上,地板上,也都放着书。

  胡怡芳上楼来,直接去了大书房。

  门开着。她进去以后也没关,依旧敞开着门。心道反正她是来找书的,万一有人来了撞见她四处乱翻也不用担心。谁都知道吴大伟有随手乱丢书的习惯,那几本英文小说指不定被他随手丢在什么地方呢,不四处找怎么行呢?

  她慢条斯理、不慌不忙地找她的英文小说,眼睛只盯着那些牛皮纸封面的卷宗,每一卷她都要翻开看看,是不是这次的围剿作战计划。

  她在书架上、书桌上找了一遍,没找到。又在沙发上、椅子上找了一通,也没有找到。

  不慌,再找找看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最终,她在窗台下面的一个欧式单脚圆茶几上找到一个卷宗,上面盖着红戳“机密”,牛皮纸封皮上贴着一条白宣纸,上面用毛笔小楷写着一行字“庐山军事会议纪要”。

  找到了!就是它!

  胡怡芳听见自己的心脏突地一跳,一瞬间双手抖个不停。她深吸一口气,让自己镇定下来,终于控制住自己,手不抖了。

  她翻开了卷宗,看到:

  计划一百万大军将于9月份集结完毕,兵分四路围剿。其中北路军总司令为顾祝同,指挥第1、第2、第3路军,计33个师又3个旅。其第1路军4个师又2个旅位于吉水、新淦、永丰、乐安、宜黄地区;第2路军6个师位于金溪、腾桥、崇仁地区;第3路军18师又1个补充旅集结于南城、南丰、临川地区,为此次围剿主力军;等等。

  她看了几页之后,确认这是围剿作战计划无疑,立刻合上了卷宗。

  她将自己的书包袱打开,把几本英文小说掏出来放在窗台上,然后把这个卷宗塞进书包袱里。她一手提着书包袱,回去书桌和书架那边,把刚才找到的几本英文小说塞进去,压在作战计划卷宗上面。然后再去窗台上拿过今天带来的那几本新书,很整齐地放在沙发前面的茶几上,摞成一摞。

  沙发扶手上有本书,恰巧是中译本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,她随手抄起来拿在手里,另一只手提着书包袱,慢悠悠地下了楼。

  她走进小会客厅,见老杨头依旧坐在门口的沙发上打盹。

  书包袱放哪呢?里面可是有作战计划卷宗的。想来想去,还是放在往日习惯的地方最稳妥。吴大伟家教很严,两个孩子,还有佣人,从来不翻她的东西。

  她便将手中的书包袱像往常那样挂在衣架上,自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,打开手中的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,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。

  表面上是看书,其实她一个字也没看进去,眼睛时不时地瞟瞟衣架上的书包袱。只觉得时间过得太慢,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。巴不得马上给两个孩子上完英文课,自己提着书包袱离开。

  好不容易熬到两个孩子午觉睡醒,给他们上完了英文课,正要说再见,偏偏吴大伟提前回来了。

  胡怡芳只得按捺住砰砰乱跳的心,硬着头皮等吴大伟去楼上换了便装,下楼来到会客厅,请她喝咖啡,聊几句。

  吴大伟一脸疲惫的样子,抱怨说开了一天会,研究剿共的几路大军武器配备问题,简直搞得头都大了。

  胡怡芳闻言,心里咯噔一下,想他一会儿若是找围剿作战计划找不到了怎么办?自己刚才一直在楼上找书,老杨头若是跟他说了,他怀疑自己偷了作战计划,要检查她的书包袱怎么办?

  她瞥了一眼衣架上的书包袱,努力克制住心里的慌乱,脸上的表情依旧如常,仿佛一池沉静的湖水,淡淡地说道:

  “吴先生,你们国军准备什么时候去剿共呢?”

  吴大伟喝了一口咖啡,答道:“预计9月份四路大军在江西周围集结完毕,形成包围之势。具体什么时候打,还要看蒋委员长的调度。”

  “9月份?那还早着呢。”胡怡芳是个外行,随口说了一句。

  吴大伟说道:“不早。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。我这边武器弹药要提前准备才行。”

  胡怡芳轻轻地哼了一声,用英文冷冷地说道:“日本人已经快打到北平了。你们国军不想着去北上抗日,却整日忙着剿共。吴先生,你不晓得报纸上大家怎么骂国军呢!”

  吴大伟叹口气,也用英文说道:

  “我怎么不晓得?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?我从德国留洋回来,正值国难当头,本以为可以用所学报效国家,大干一场。万万没想到,我做出来的武器,不去打日寇,却用来打自己人。算了,咱们不要讲这个了。我这一天过得已经糟透了。咱们还是聊聊小说吧。你今天给我带来什么新书?”

  胡怡芳陪着他叹口气,说道:

  “《基督山伯爵》。我以前跟你说过的,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写的小说,精彩绝伦。还有别的几本,我都放在你大书房的茶几上了。”

  “哦?太好了!我今天疲倦得很,什么都不想做,只想读小说。谢谢你给我带来《基督山伯爵》。”

  胡怡芳听他这样讲,心里稍安,看样子他今天是不会找围剿作战计划卷宗看了。事不宜迟,赶紧脱身微妙。

  她装作突然想起来的样子,说道:“哎呀,还有一本小说呢,《三个火枪手》,也是大仲马写的,一样精彩。我本来已经找出来要给你的,偏偏又忘了。等我回去拿上,明天给你带过来看。”说完起身告辞。

  吴大伟连忙留她,笑着说道:“你的《三个火枪手》不着急。我的厨房里三个炖猪手已经做好了。请你留下来吃晚饭。”

  “谢谢你的邀请。可是今天不行了,”胡怡芳拿手中的《巴黎茶花女遗事》晃晃,“喏,我刚才在你书房发现这个中译本,很有兴趣看看茶花女说中国话是什么样子。等不及吃晚饭了,要马上回去看。”

  吴大伟微微一笑,他知道胡怡芳和自己一样也是个书痴,见到一本喜欢的书便要读,旁的事都不要做了,于是耸耸肩膀摊摊手,说道:

  “看来巴黎茶花女的香气胜过了吴大伟的炖猪手的香气。好吧。看起来我只能邀请你明天吃晚饭了。”

  “谢谢。好的。我很乐意接受邀请,明天吃晚饭。”胡怡芳很愉快的样子回答,“估计明天你的《基督山伯爵》已经看一半了,我们正好可以聊一聊。”

  “我今天晚上准备不睡觉看个通宵。明天我们就可以聊整部书了,而不是半部。”吴大伟眨眨眼,说道。

  胡怡芳当即露出欣喜的表情,鼓励道:“万得福!(英语:太好了。)嗯哼,我倒想看看大仲马有没有足够的魅力让你熬夜。”

  吴大伟从衣架上取下胡怡芳的风衣,帮她披在身上。又取下那个书包袱,递给她。

  胡怡芳接过书包袱来,朝他款款一笑,说了声:“三克油。细油吐猫肉。(英语:谢谢。明天见。)”

  吴大伟回答一句:“细油。”

  他很绅士地送胡怡芳出了大门,眼睁睁地看着她坐上一辆黄包车,带着书包袱里的围剿作战计划卷宗,在暮色苍茫之中离开,旋即消失不见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