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村
江村
清江一曲抱村流,长夏江村事事幽。
自去自来梁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。
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
多病所须唯药物,微躯此外更何求?
肃宗乾元二年(759)七月,杜甫弃官华州,远游秦州(甘肃天水),那里有他的侄儿和故人。漂泊生活使他感到厌倦,从而萌生了构筑草堂定居的念头。然而,秦州不能养家。于是,由于同谷县宰的一封信,杜甫去了(甘肃成县)。同谷依然不能养家。于是,杜甫做出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之一,穿越蜀道,来到成都。上元元年(760)夏天,在朋友的资助下,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盖成了草堂,妻子儿女同聚一处,终于得到安宁。诗人有了幸福的感觉,写下了不少心态阳光的律诗,《江村》即其一焉。草堂本无村,只因邻近有两三户人家,勉称“江村”。
“清江一曲抱村流”二句,从描写草堂环境开始,进入叙事。诗中的清江,指岷江的支流锦江流经成都西郊的一段,人称浣花溪。临近水源,最宜人居。溪水绕着杜甫新建的草堂,诗人用了一个“抱”字,表达出自然亲和的感觉。“长夏江村事事幽”概括一整个夏天的情事。夏季的白天本来就长,而“长夏”还有一重意味,就是时间好像停了下来,诗人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一下生活,享受一下天伦之乐。总之,那个夏天发生在江村的事,没有令人不愉快的,从“事事幽”三字便可会出。而没有哪个字,比一个“幽”字,更适合表现夏天给人感觉愉快的一面。而叙“事”,也就成为这首七律的一大特色。
“自去自来梁上燕”二句,写草堂和浣花溪鸟类的活动,呈现出一派和平景象。经历过乱离的人,最知道珍惜和平,绝不忍心打扰小燕子,很高兴看到它们成双成对,飞进飞出,衔泥筑巢于草堂。同样,看到浣花溪上的鸥鸟,成群结队,和谐相处,也会感动莫名。“自去自来”对“相亲相近”,“堂上燕”对“水中鸥”,多么简单多么质朴多么率意,就像村童的对课。然而,用来表达近乎天真的、快乐阳光的心情,却是再适合不过的。
“老妻画纸为棋局”二句,写诗人家庭生活中的细节。瞧这一家子,这个“长夏”的生活,过得多么闲适多么写意。夫妻间有时下棋,他们下的是围棋,棋子有现成的,棋盘却是老妻自己画的。这里提到了“纸”,可见成都坊间有纸供应。而在唐代人们抄书,一般是用绢质的卷子。“稚子敲针作钓钩”,作者的两个儿子,宗文当年十岁、宗武七岁,都是“稚子”,他们喜欢上了钓鱼,而所用钓钩是孩子自己做的,“敲针”这个主意一定是宗文出的,虽然他比弟弟木讷,毕竟大了三岁。而宗武背诗较多,把哥哥比了下去,这是从杜甫别的诗中知道的。不管是“画纸为棋局”,还是“敲针作钓钩”,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己动手——不仅是为了生活,而且是为了快乐。在唐宋及后代的七律诗中,如此生活化、人性化、故事化的属对,真是不可多得。
“多病所须唯药物”二句,写诗人的满足感。杜甫对物质生活的要求,其实并不高。世道和平,衣食无忧,还要怎样呢?对,还要健康。而杜甫挈妇将雏,多年奔波,已落下了一身病,这是需要面对的,所以说“多病所须唯药物”。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版本,这一句作“但有故人供禄米”。这两个版本应该都出于作者之手。因为杜甫在成都,的确有赖朋友和地方官的接济,这一时期的诗往往兼有陈情之语。不过,“微躯此外更何求”一句,所表现的幸福感还是满满的。
昔人点赞:“杜律不难于老健,而难于轻松。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。”(黄生)“最爱其不琢不磨,自由自在,随景布词,遂成《江村》一幅妙画。”(周敬)“似浅而实不浅,似淡而实不淡,似粗而实不粗,似易而实不易。此境最难,然其秘只在‘深入浅出’四字耳。”(王寿昌)正因为深入浅出,此诗被选入《千家诗》,遂为传世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