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鲁迅文学诗歌奖第一人:啸天说诗·诗经楚辞鉴赏(全6册)

  古风(录一)

  齐有倜傥生,鲁连特高妙。明月出海底,一朝开光耀。却秦振英声,后世仰末照。意轻千金赠,顾向平原笑。吾亦澹荡人,拂衣可同调。

 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,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,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,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,似曾成为一种思潮。王维《不遇咏》写道:“今人昨人多自私,我心不悦君应知;济人然后拂衣去,肯作徒尔一男儿!”李白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》则说:“我以一箭书,能取聊城功。终然不受赏,羞与时人同。”

  “济人然后拂衣去”,与取城有功不受赏,归结起来就是功成身退。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,在这个方面,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,便是张良、鲁仲连。前引诗句中以一箭书取聊城功,就是鲁仲连的故事。

  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,策士。秦国围攻邯郸,魏安釐王使人劝赵帝秦,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,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,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。为此,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,仲连不受而去。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,岁余不下,鲁仲连以书信缚箭上射进城内,说明死守围城没有出路,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,聊城遂下。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,鲁仲连说:“吾与富贵而诎于人,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。”逃隐海上。兼有隐逸和策士的身份,既关心政治又不谋私利,便是鲁仲连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。

  《史记》称鲁仲连“好奇伟(倜傥)之画策,而不肯仕宦任职,好持高节。”诗一开始就用其意:“齐有倜傥生,鲁连特高妙。”“高妙”二字,囊括了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。诗人好有一比:“明月出海底,一朝开光耀。”有一种解释说“明月”即明月珠,夜明珠,固亦通讲。但联系作者及前辈诗人类似诗句如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(李白)、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(张九龄),以及诗人一生对月亮的崇拜,作“明月”本义讲似乎更为妥帖。这种极度的推崇,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。从他在晚年的诗中还提到“所冀旄头灭,功成追鲁连”(《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》)、“却秦不受赏,击晋宁为功”(《赠从兄襄阳少府皓》)看,他对鲁仲连的崇拜是终生的。

  鲁仲连一生大节,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。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》提到后一事,而《古风》则专书前一事,彼此正好互见。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,平原君已为之犹豫,若无鲁仲连骋其雄辩,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。在此关键时刻,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于挽澜于既倒。他的名垂青史,是当之无愧的。“却秦振英声”五字便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。而“后世仰末照”一句,又承“明月出海底”的比喻而来,言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,使之景仰。可见影响的深远。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。

  鲁仲连的为人钦敬,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。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,他只笑道:“所贵于天下之士者,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用。即有取者,是商贾之事也,而连不忍为也。”遂辞去,终身不复见平原君。“意轻千金赠,顾向平原笑”,直书其事,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。李白早年抒发个人抱负说:“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,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。事君之道成,荣亲之义毕,然后与陶朱、留侯浮五湖,戏沧洲,不足为难矣。”(《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》)如果说鲁仲连是个澹荡(不受检束)的人,那么李白自己也是。所以诗末引以自譬,谓鲁连为同调。诗虽然有为个人做政治“广告”的意图,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