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
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
昨夜吴中雪,子猷佳兴发。万里浮云卷碧山,青天中道流孤月。孤月沧浪河汉清,北斗错落长庚明。怀余对酒夜霜白,玉床金井冰峥嵘。人生飘忽百年内,且须酣畅万古情。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,坐令鼻息吹虹霓。君不能学哥舒,横行青海夜带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。吟诗作赋北窗里,万言不直一杯水。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鱼目亦笑我,谓与明月同。骅骝拳跼不能食,蹇驴得志鸣春风。折杨皇华合流俗,晋君听琴枉清角。巴人谁肯和阳春,楚地由来贱奇璞。黄金散尽交不成,白首为儒身被轻。一谈一笑失颜色,苍蝇贝锦喧谤声。曾参岂是杀人者,谗言三及慈母惊。与君论心握君手,荣辱于余亦何有。孔圣犹闻伤凤麟,董龙更是何鸡狗。一生傲岸苦不谐,恩疏媒劳志多乖。严陵高揖汉天子,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。达亦不足贵,穷亦不足悲。韩信羞将绛灌比,祢衡耻逐屠沽儿。君不见李北海,英风豪气今何在。君不见裴尚书,土坟三尺蒿棘居。少年早欲五湖去,见此弥将钟鼎疏。
诗题表明,这是一首唱酬之作。原唱为王十二《寒夜独酌有怀》,其作者是李白的一位王姓朋友,名字不详,行第为十二,也是一位诗人。此诗约作于玄宗天宝八载(749)也就是“赐金还山”五年以后,王琦云:“是年六月,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,拔之。白有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。”(《李太白年谱》)诗的内容,是借酬答挥斥幽郁,抨击时政,揭露了上层政治生活中小人得志、嫉贤妒能,表白自己宠辱不惊和逃离现实的决心。
“昨夜吴中雪”十句为一段,是读到王十二寄来的诗作,而想象对方寒夜独酌,思念远人(即李白)的情况。因为是雪夜、又因为朋友姓王,作者用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所载王子猷(即王徽之)雪夜思念友人,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的故事,来形容王十二雪夜思念自己时的兴不可遏。虽然王十二并没有出访之事,然而事异而情同,堪称典故活用的范例。“万里浮云卷碧山”以下六句,是描绘“寒夜”景色,估计王十二原作中提到那是一个月夜,所以才有这样的描写:浮云万里围绕着青山,天空中运行着一轮孤月;孤月显得那样凄清,银河显得那样澄澈;太白星晶莹明亮,北斗星错落纵横。作者想象友人在雪月并明之夜,在满是冰凌的井台边,一边独酌一边思念自己的情景,大受感动,于是写下不朽的名句:“人生飘忽百年内,且须酣畅万古情。”人生是短暂的,但在短暂的一生中,人也能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和生活的赐予。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,与《将进酒》的结尾(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)异曲而同工。而“青天中道流孤月”一语,是诗人自写心胸,也是李白咏月的名句之一。
以上一段可以看作这首诗的引子,或帽子。如果把这一段掐掉,直接从下一段开始,又怎么样呢?似乎也不影响这首诗的完整性——而长句排比开篇,如天风海雨扑面而来,更是李白常有的手法(如《将进酒》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)。不过,有这样一个引子,也不觉得累赘,甚至是相得益彰。好比一个人戴一顶帽子,如果很合适,看习惯了,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标志。
“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”八句一段,揭露权贵当道,专横跋扈,正直人士遭遇排斥,为不平之鸣。前四句可以看成由“君不能”领起的两个排比长句,列举了大行其道、而“君不能学”的两种人。一种是斗鸡小儿若王准、贾昌之流,因玄宗好斗鸡,上行下效,时以斗鸡供奉者皆势焰熏天。“狸膏”是狐狸油,斗鸡时涂在鸡头上,对方鸡闻到狐狸的气味会因而逃避;“金距”是套在鸡爪上的金属指甲,杀伤对方鸡的利器。另一种则是赳赳武夫,“哥舒”即哥舒翰,突厥族人,曾任陇右、河西节度使。“西屠石堡”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之事。“紫袍”指唐三品官以上的穿紫色袍。而“君不能学”的“君”,首先是指王十二,同时也包括进了诗人自己。因为与大行其道的两种人比,“君”的所作所为是:“吟诗作赋北窗里”,也就是习文(文化)吧。结果呢,是“万言不直(值)一杯水”、是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”。这几句纯用口语,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不公和尴尬和盘托出。注意,用万言书对一杯水,是“世人”也就不只是某个特定的人,是“东风射马耳”等于说对牛弹琴,上层社会对文化的排斥,已经形成了一个场,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,已经是积重难返。
“鱼目亦笑我”十四句为一段,拉杂使事,揭露社会之黑白不分,贤愚不辨,暗示朝廷之贤愚莫辨,奸邪害忠。西晋诗人张协《杂诗》有“鱼目笑明月(珍珠名)”之句,这里化用以喻朝中小人当道、鱼目混珠。接下来以“骅骝拳跼不能食”喻君子受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,“蹇驴得志鸣春风”喻小人得志趾高气扬。《折杨》《皇华》是古代难登大雅之堂的俗曲,公然得到流行。《清角》是只配明君享用的曲调,春秋时晋平公曾强迫师旷为之演奏,结果大病一场,暗喻玄宗的德薄。《巴人》(下里巴人)指俗曲,兼指只爱俗曲之人,而《阳春》(阳春白雪)即高雅音乐,则不能为其所赏。《韩非子·和氏》载:“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,奉而献之厉王。厉王使玉人相之。玉人曰:石也。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。及厉王薨,武王即位,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。武王使玉人相之,又曰:石也。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。武王薨,文王即位。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泪尽而继之以血。王闻之,使人问其故曰:天下之刖者多矣,子奚哭之悲也?和曰:吾非悲刖也,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,贞士而名之以诳,此吾所以悲也。”诗中用这个典故以喻谗毁成风、明珠暗投之悲。作者在《安州上裴长史书》中说:“曩昔东游维扬,不逾一年,散金三十馀万。”这里说,纵使“黄金散尽”,也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,身为儒生一辈子受人轻视,使人想到杜甫的两句诗:“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(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)“一谈一笑失颜色”,是说容易以言获罪,“苍蝇”喻进谗者、“贝锦”喻花言巧语,是分别出自小雅《青蝇》《巷伯》的典故。这已经不再是说王十二,而分明是李白待诏翰林三年间的遭遇。接下来作者用了曾参“杀人”的典故:“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。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一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,逾墙而走。”与此类似的故事还有三人成虎,众口铄金、积毁销骨、人言可畏,等等,可见谣言的力量,谣言的荒唐,谣言可能造成的伤害,而这些,都是李白在长安、在朝廷的亲身体会。
李白被“赐金还山”离开朝廷,等同于被下了逐客令。“和他视被征召为十分光荣一样,他也视被谗逐为十分遗憾。”(郭沫若)他在《答高山人》一诗中说:“谗惑英主心,恩疏佞臣计”,又在《为宋中丞自荐表》里说:“为贱臣诈谗,遂放归山。”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中点名说“以张垍(玄宗驸马、张说之子)谗逐”,这一定是李白亲口告诉他的。进谗者其实不只张垍一人,张垍并非“贱臣”,“贱臣”必另有所指,这人无疑是指高力士。唐人韦叡《松窗录》载高力士深以为李白脱靴为耻,曾挑拨杨贵妃说李白《清平调词》中“以赵飞燕比妃子,是贱之甚矣!”因而使杨妃也参加了进谗者的行列。这还是文献明确提供的材料,不为人知的事实一定多得多。
“与君论心握君手”到篇末十八句为一段,慨叹荣辱穷达之不足为意,表明了与官场与仕途诀别的决心。打头一句就可以看出,王十二《寒夜独酌有怀》一诗中,一定说了许多同情的话,使李白动情,这才打开了话匣子,直是笔端有口:我就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,“荣辱于余亦何有”,我并没有把谗逐之“辱”放在眼里和没有把征召之“荣”放在眼里一样。这话显然并不真实,但傲慢的诗人必须这样说。说着说着,他骂起人来。骂人之前,先以孔子的遭遇自释,《论语·子罕》记载孔子有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”之叹,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孔子“及西狩见麟,曰:吾道穷矣”,可见圣人也有此路不通的时候。于是开骂:“董龙(董荣)更是何鸡狗!”董龙是前秦以佞幸进身的权贵,司空王堕性刚毅,有人提醒他注意与董龙的关系,王堕冲口而出道:“董龙是何鸡狗!”李白读史,对这话记之熟矣,信手拈来,是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。元人萧士赟读不下去,竟说:“按此篇造语叙事,错乱颠倒,绝尤伦次,‘董龙’一事尤为可笑。决非太白之作,乃先儒所谓五季间学太白者所为耳。”(《分类补注李太白诗》)视拉杂使事为错乱颠倒,视痛快淋漓为可笑,非诗性的学者,往往有如此隔膜的揶揄和判断,是不足为训的。
“一生傲岸苦不谐”二句,是夫子之自道,“恩疏”指皇帝疏远,“媒劳”指引荐者徒劳,“志多乖”说遭遇不顺。接下来继续用典,“严陵”即东汉隐士严光,字子陵,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。刘秀称帝后,亲访之,而终不受命(事见《后汉书·逸民传》)。这是用严光与“汉天子”的朋友关系,隐喻自己与唐玄宗的关系;是作者真实的想法,也是苏轼说他“戏万乘若僚友”的依据。“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”,是说绝不肯在玉阶下侍候皇帝,表现了李白的傲气,另一种等价说法是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”(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)“达亦不足贵,穷亦不足悲”,重复上文“荣辱于余亦何有”之意,是一篇之中,再致意焉。接下来继续用典,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载,韩信从王位降为淮阴侯,“知汉王畏恶其能,常称病不朝从。信由是日夜怨望,居常鞅鞅,羞与绛(绛侯周勃)灌(颍阴侯灌婴)等列”。另一次,则说“生乃与哙(舞阳侯樊哙)等为伍”。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载,祢衡少有才辩而气尚刚毅,矫时慢物,“是时许都新建,贤士大夫四方来集。或问衡曰:‘盍从陈长文、司马伯达乎?’对曰:‘吾焉能从屠沽儿耶’”。作者连用韩信、祢衡两个典故,是连类而及,表明对朝中权贵的蔑视;是苏轼说他“视同列为草芥”的依据。
以下用“君不见”又领起了两个排比的长句,提到李白离京之后,天宝六年(747)所生的骇人听闻的政治迫害事件,是年正月,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相位,竟杖杀了曾任北海太守的李邕、曾任刑部尚书的裴敦复,左相李適之亦被迫仰药自尽。“君不见李北海,英风豪气今何在;君不见裴尚书,土坟三尺蒿棘居。”是举二以概三,对李林甫之流迫害贤能的行为进行了愤怒的控诉。“少年早欲五湖去”二句,针对这一事件,表明对朝廷对政治彻底的失望。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说: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”李白也是如此,只不过他的自我设计是“功成身退”。面对这样黑暗的现实,只好是功不成而身先退了。“五湖”指江湖。“见此弥将钟鼎疏”,紧承“少年早欲”而言,“钟鼎”即钟鸣鼎食,代指富贵。虽然不无遗憾,却也不失初心。
总而言之,这首诗长达五十一句,突出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、否定现实的叛逆精神,主题集中,层次井然,有事可据,有义可陈,感愤放达,纵横捭阖,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内发情感,一如《离骚》《九章》之于屈原。真力弥满,喷薄而出,是酣畅淋漓的政治抒情诗,是诗人的天马行空之作,绝非他人可以代笔。在表现手法上,最突出的是用典使事,而所用之典并不生僻,如盛大宴会,入座皆熟悉面孔,不必问名探姓;又如水中着盐,不见盐质而有咸味,是不可不读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