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园十三首(录四)
南园十三首(录四)
其一
花枝草蔓眼中开,小白长红越女腮。
可怜日暮嫣香落,嫁与东风不用媒。
此诗原列第一。清人王琦注此诗时加了一个题解:“眼中方见花开,瞬息日暮,旋见其落,以见容华易谢之意。”这个解释正确不正确呢?在古典诗歌中,暮春景物是入诗最频繁的题材之一,好多诗人都写过落花诗。的确,很多诗都是借落花来表现所谓“美人迟暮”之感的。但能否就此推出李贺此诗,也是表现的那同一种感情呢?关于这个问题,现成的答案是没有的。理解诗歌,首先应当从诗歌本身的艺术形象和这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出发,同时应当充分注意诗人的艺术个性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让我们逐句分析一下吧。
“花枝草蔓眼中开”,这句说眼见南园花草繁茂可爱。“开”主要是对“花枝”而言的,而诗中“草蔓”二字告诉读者,随着春深,绿草绿叶渐渐多了。万紫千红,逐渐会被“绿肥红瘦”的景象代替。“小白长红越女腮”这句用了一个比喻形容花朵的娇艳。“小白长红”就是白少红多的意思,也就是偏于红的粉红色,与“越女腮”连文,即以美女粉红的脸蛋来比喻花瓣色泽的鲜嫩。“可怜日暮嫣香落”,这句写花落。“可怜”二字既可作可爱讲,又可作可惜可悯讲,这里应取哪一意呢?且先看落花去向:“嫁与东风不用媒”。既不是委弃尘土,也不是随逐流水。这句承上美女的比喻,把落花比作一个成熟的姑娘,不经媒妁之言,就自己随着情郎“东风”一起出奔了。显然,上文的“可怜”应该做可爱讲,而不是可悯的意思。
此诗给人以极新奇的印象,落花诗尽有佳作,但几曾读到过这样的落花诗呢。诗里虽有“日暮嫣香落”的字样,但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绝非感伤,而是一种轻快、亲切的情调,是对大自然丰富含蕴的一个奇趣的发现。这在李贺富于独创的诗歌中并不是罕见的情形。王琦的解释,不免化神奇为平庸。好诗被说坏,往往是评诗者心中先有一个旧的框框,比如一见写落花,不管诗人具体怎样写,先就得出“容华易谢”感叹迟暮的结论。不料诗人独具只眼,恰恰从人们只看得见感伤的落花景象中看出了一段优美动人的“好的故事”。他看到的不是零落成泥,或落花流水,而是燕尔新婚。这是旧题材的翻新,是化平庸为神奇。
此诗体现了李贺诗歌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,这就是奇特的幻想。古典诗歌中,用花枝比拟少女,或用少女比拟花枝,本来是习见的。在此诗里,虽然也用了这样的比拟,但毫无陈陈相因之感,反而令人觉得耳目一新。其原因就在诗人匪夷所思地把落花比作一个新娘,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少女。这一幻想使花落的景象有了更新更丰富的含义,完全摆脱了俗套,给人以美的感受。诗人这种奇异幻想,体现了他对理想的憧憬,对美好事物的神往。类似这样的童话般优美的境界,在他的《天上谣》《梦天》等诗中也可以看到。
李贺诗的独创性体现是多方面的,“辞尚诡奇”(《新唐书》本传)就是一个方面。如“小白长红”的造语就很奇特。形容色彩的程度,一般只用“深”“浅”,间或有用“多”“少”的,像此诗用“长”“小”,的确见所未见。这显然是诗人有意避熟就生,不肯落入常套的缘故。后来宋词中有“绿肥红瘦”的名句,与“小白长红”实际是同一性质的创新。
其二
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
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!
《南园》组诗十三首作于元和八年(813)作者辞官回昌谷后。昌谷有南北二园,南园为作者读书处。这是其中第五首,为感遇抒怀之作。
“男儿何不带吴钩”,开篇即说男儿当投笔从戎,为收取关山、统一国家立功扬名。首句出以具有祈使意味的反诘句,就像一句征兵广告词——你报名参加志愿军了吗!你拿起武器了吗!具有鼓动的意味。正是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“吴钩”是吴地所产利器,“吴钩、刀名也,刃弯。今南蛮用之,谓之葛党刀。”((《梦溪笔谈》))上句语气峻急,暗示形势逼人。下句“收取关山五十州”,有一层意思就是形势不容乐观。按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三八载,元和七年(812)安身之地在延和殿听政,李绛曰:“今法令所不能制者,河南北五十余州(指当时藩镇割据、中央不能掌管的河南河北地区)……正陛下宵衣旰食之时,岂得谓之太平。”另一层意思则是:此正男儿报效国家,建功立业的好时机。按,自安史之乱以来,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,朝廷年年征讨,为投身幕府的文士,提供了致身通显的现实途径。“收取”二字,举重若轻,犹言探囊取物之事。
“请君暂上凌烟阁”,将战争之事按下不表,以“暂上”别出祈使,脉络却是潜通的。“凌烟阁”是最高规格的忠烈祠,“天子画凌烟之阁,言念归臣”(《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》)太宗贞观十七年(643)命阎立本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,比例皆真人大小,面北而立,以为人臣荣耀之最。而跻身其间,如魏徵、杜如晦、房玄龄、尉迟敬德、李靖、李勣、程咬金、秦叔宝者,无不是身亲戎旅,或兼资文武之才,没有纯粹的书生。三句祈使登阁,末句表明缘由:“若个书生万户侯!”这是诗中的又一次反诘,相当于杨炯的“宁为百夫长,胜作一书生”(《从军行》)、王维的“忘身辞凤阙,报国取龙庭。岂学书生辈,窗间老一经。”(《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》)“万户侯”本是汉代食邑万户以上第一等的侯爵,如卫青、霍去病等,此指高官显爵。此句可作豪语读,即正面表达作者关心时事与爱国激情。按当时“裴度伐吴元济,蔡郓、淮西数十州至是尽归朝廷。贺盖美诸将之功,而复羡其荣宠,故不觉壮志勃生。”(姚文燮《昌谷集注》)也可以作愤激语读,即发抒作者感到读书无用的牢骚。即清人王琦所云:“观凌烟阁上之像,未有以书生而封侯者,不得不弃笔墨而带吴钩矣。”(《李长吉歌诗汇解》)黎简云:“欲弃毛锥,亦自愤也。”(《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》)
投笔从戎之意,本有一现成典故可用,即《东观汉记·班超传》所载,班超“家贫,恒为官佣写书以供养,久劳苦,尝辍业投笔叹曰:‘大丈夫无他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。’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亦载此事。作者岂有不知此事之理。只是才思敏捷,宁自出机杼,不屑依傍古人,恐成滥调。全诗首尾两度诘问,而一气呵成,自铸伟词,所以为妙。
其三
寻章摘句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
不见年年辽海上,文章何处哭秋风?
这首诗是《南园》第六首。紧接前首“若个书生万户侯”,继续抒写未尽之意。故开篇即从“书生”说起。
“寻章摘句老雕虫”二句,自慨日夕耽于吟诗,虚度了春秋。其措辞来历如下:“寻章摘句”语出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吴王“任贤使能,志存经略;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即韩愈《进学解》“窥陈编以盗窃”之意,鄙夷语也。“雕虫”指学起来既不容易、实际作用又不大的技术,如作赋之类。汉代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云:“‘吾子少而好赋?’曰:‘然,童子雕虫篆刻。’俄而曰:‘丈夫不为也。’”“老雕虫”,即白首穷经、老死户牖之间。下句“晓月当帘挂玉弓”,承接上句之意,是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之意,是说用功了一个通宵。“晓月”,残月也,“当帘”是说月牙就在窗边,是叠景也,“挂玉弓”语出阮籍《咏怀》三八云:“弯弓挂扶桑,长剑倚天外。……岂若雄杰士,功名从此大。”是对“雄杰士”的联想,反衬寻章摘句者的渺小。
“不见年年辽海上”二句,大意是国家正需勇士效力,何用文人悲秋。三句引进一个地域概念——“辽海”,实指当时的河北道魏州、博州等地。自安史之乱以来,为强藩割据之地,对中央政权时叛、时附,战乱不断。令爱国者思之内心焦虑,恨不得大哭一场,却又哭不出来。末句“文章何处哭秋风”,本意为“辽海用兵之地,用不着苦吟悲秋之士。”(黎简)却把“文士”隐去,代以“文章”,一则协律,再则有意无意与上文“寻章”重复一字。包含多重意味:其时“朝廷重视武将,文章之士无用武之地,只能哭向秋风而徒叹穷途,此其一;‘何处’二字,有虽欲哭秋风亦无处可诉之意,此其二;‘哭秋风’即所谓‘悲秋’,其中自含时世身世之悲,说‘文章何处哭秋风’就意味着在这样的时代中是找不到任何知音的,此其三。”(刘学锴)全诗串讲即:“书生之辈,寻章摘句,无间朝暮。当晓月入帘之候,犹用力不歇,可谓勤矣。无奈边场之上,不尚文词,即有才如宋玉,能赋悲秋,亦何处用之?念及此,能无动投笔之思,而驰逐于鞍马之间耶?”(《李长吉歌诗汇解》)
这首诗仍属通首一气呵成,比前首(男儿何不带吴钩),措辞更含蓄,而韵味更深长,以形象取胜也。三四构成诘问,乃七言绝句常用手法。平起者多以“不知”领起,如“不知湖上菱歌女,几个春舟在若耶”(王翰)、“不知叠嶂重霞里,更有何人度石桥”(顾况),等。仄起者或以“不见”领起,末句以“何处”与“不见”勾勒,如此诗便是。故读来令人回肠荡气。
其四
小树开朝径,长茸湿夜烟。
柳花惊雪浦,麦雨涨溪田。
古刹疏钟度,遥岚破月悬。
沙头敲石火,烧竹照渔船。
《南园》题下诗十三首,前十二首为七绝,后一首为五律。作者恐不如此,是编者的问题。诗写暮春雨后的景色,时间有从早到晚的推移。
“小树开朝径”二句,写春雨之后,作者清晨出游所看到的情景。首句用了一个主观的镜头,作者走在沿溪的小径之上,两边小树成行,不断向两边分开,这是一种动态的写法,或称移步换形。关键全在动词一个“开”字。“长茸湿夜烟”,是说路边的春草,全被雨洗过一遍,湿漉漉的绿得可爱。“长茸”是以形容词代名词,这是作者的发明,也是他惯用的感性显现手法。从这句可见,昨夜雨下得很急,但清早已经停了。
“柳花惊雪浦”二句,写雨后郊外一派狼藉的景象。这是杨花纷飞的季节,但柳絮落满河边,白茫茫像是下过一场大雪。读者可以看作风景,也可以看作是煞风景,一个“惊”字,似有此意。宋僧道潜的两句诗:“禅心已作沾泥絮,不逐春风上下狂。”(《口占绝句》)也是这种景象的写照。“麦雨涨溪田”,因为雨量不小,所以田里灌满水,溪水上涨。“麦雨”二字,不可单看,诗人是连水稻一起说了。事实是稻田要水,麦地要干。若真是麦地被淹,农夫就有得活干。然而,读诗不能太抠字眼,农田得水是好事,晴了就更好。
“古刹疏钟度”二句,写夜幕降临的景象。这一天诗人游兴甚浓,入夜意犹未阑。这里仍有时间的推移,先是听到黄昏的古刹钟声,应该是回家的时候了。下句是“遥岚破月悬”,“岚”本指山头云气,“遥岚”则指远山;“破月”指农历下半月的月亮,出在后半夜,时间便有推移。一个“破”字甚奇,想必是将月亮作镜子看了——古有“破镜飞上天”(《古绝句》)之说。因为有时空的推移,所以这两句仍是走在路上的感觉。
“沙头敲石火”二句,是一个特写镜头,也是溪边渔船上的动静。这里发出了声音,就是火镰敲击火石的声音。这种古老的取火办法,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陕北农村还比较盛行,现在已很难见到踪影。得火之后,渔人点燃用竹枝扎成的火把以照明,这就是“烧竹照渔船”。不仅光明有了,温暖也有了。在写景诗中,最后出现了人的活动,给全诗带来了生意。《南园》其十有“舍南有竹堪书字,老去溪头作钓翁”之句,可见诗人在观察渔人生活的时候,对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,也生出一些羡慕之意。
清人黎简评:“十二首绝句,皆长吉停整之作,七绝之正格也。但末章五律似未老成。”(《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》)五律非李贺长项,但这一篇写景诗通体浑成,融情于景,仍算得上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