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壶吟
玉壶吟
烈士击玉壶,壮心惜暮年。三杯拂剑舞秋月,忽然高咏涕泗涟。凤凰初下紫泥诏,谒帝称觞登御筵。揄扬九重万乘主,谑浪赤墀青琐贤。朝天数换飞龙马,敕赐珊瑚白玉鞭。世人不识东方朔,大隐金门是谪仙。西施宜笑复宜颦,丑女效之徒累身。君王虽爱蛾眉好,无奈宫中妒杀人。
这首诗约作于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供奉翰林的后期,赐金还山的前夕。三年前李白得到玄宗征召,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时他是满怀希望,有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大话诗。初至长安,受过“龙巾拭吐,御手调羹”(《唐才子传》)的待遇,玄宗曾“许中书舍人”(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)。然而李白性格傲岸,“戏万乘若僚友,视同列为草芥”(苏轼),遂遭到玄宗身边几乎所有人的进谗,久而久之,玄宗也认为李白“非廊庙器”(不是安邦治国的材料)。当李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待在长安,只能做皇帝的文学侍臣的时候,便写下这首诗,自述其知遇之始末。客气点说,也相当于打了辞职报告。
此诗以首句中“玉壶”二字为题,是自制新题。“玉壶”语出有自,本于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,文中记载东晋王敦酒后常唱曹操诗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(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)一边唱一边用如意敲打玉制的唾壶,所以壶口上满是缺口。作者用这个典故,来抒写自个儿认清了玄宗的态度时,内心的冲突、冲动。这是一篇七言歌行,而以五言两句开篇,“烈士”、“壮心”、“暮年”三词都出自曹操诗,是以明本志:原是想有一番作为,老当益壮的。但是有人把玄宗的话过给他了,他感到痛心、失望。“三杯拂剑舞秋月”两句,写他不能控制情绪的场面:他饮酒、他高歌、他舞剑,他情不自禁,泪流满面。然而又有什么用,已经是大错铸成了。以上四句为一段,写李白搞清自个儿的处境时,悲愤的心境。
继而追忆当初,玄宗不是这样的;他也不是这样的,奉诏入京时可以说是受宠若惊。“凤凰初下紫泥诏”,语出《十六国春秋》所载,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高台,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。“紫泥”指古代用以封诏书的紫色黏土。想当初,“谒帝称觞登御筵”,是何等地风光。“揄扬(赞扬)九重万乘主”二句,活画出当初不可一世,平交王侯的意态。除了皇帝,谁也不放在眼里。苏轼称其“戏万乘若僚友,视同列为草芥”,就是根据这两句改写的。“谑浪”就是大不敬,“赤墀(红色台阶)青琐(青色宫门)贤”则指皇帝身边的大臣。诗人这样写,与其说是反思,不如说是炫耀。“朝天数换飞龙马”二句则把这种炫耀推向极致,说上朝经常换乘皇家的“飞龙马”,这还有章可循,说同时手里还挥着钦赐的马鞭,似乎有一点过分。以上六句为一段,写当初的平步青云,宠遇优渥,无意中也写出了自己当初的头脑发昏。
正是抬得高,跌得重。“世人不识东方朔”两句自成一段,是猛然一跌。居然自比东方朔。东方朔何许人也?他仪表堂堂,滑稽多智,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,后来成了皇帝的弄臣(供皇帝寻开心的近臣)。东方朔心情也不好,曾作歌曰:“陆沉于俗,避世金马门。”(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)“世人不识东方朔”,是说东方朔世少知音,这里的“世人”并不指普通人,主要指官居要津的人,矛头也暗暗指向皇帝。“大隐金门是谪仙”,则把自个儿也放进去,或以“当代东方朔”自居。“大隐”的话头来自晋王康琚的“大隐隐朝市”(《反招隐诗》)。这一句中还提到一个绰号“谪仙”,东方朔没有这样的绰号。这个绰号是老前辈贺知章赠他的,明明白白记在李白诗中:“四明有狂客,风流贺季真。长安一相见,呼我谪仙人。”(《对酒忆贺监》)这两句虽然跌得重,但李白毕竟是李白,改不了自负的毛病。所以他还要拿出这个绰号来炫耀,“谪仙人”,怎么样?你们行吗?
李白也知道分寸,最后给玄宗打了一个圆场,说他是受了蒙蔽。“西施宜笑复宜颦”二句,活用《庄子·天运》东施效颦的故事:“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颦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彼知颦美,而不知颦之所以美。”诗人把自个儿比成西施,把对立面比成东施。不但讽刺了对立面的以丑为美,也谲讽了玄宗的美丑不辨。谲讽之后,再打圆场:“君王虽爱蛾眉好”,上承“凤凰初下紫泥诏”六句而来,一个“虽”字打了折扣。“无奈宫中妒杀人”,说皇帝是爱才的,只是他拿身边妒忌的人没有办法,这真是天大讽刺。
这首诗写得非常痛快,非常解气。鲁迅论杂文说:“论时事不留面子,砭锢弊常取类型。”(《伪自由书》)李白这首歌行,可以说就是诗的杂文。它纵横捭阖而不失之粗野,慷慨悲歌而不流于褊急。前后呼应,擒纵自如。明人徐祯卿认为歌行“气本尚壮,亦忌锐逸。”应该做到“气如良驷,驰而不轶”(《谈艺灵》)方好,李白这首歌行,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