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望
春望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
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
这首诗写在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)春天,安史之乱中。杜甫先曾逃难,将家小安顿在鄜州羌村后,投奔行在途中被叛军捉住,带到长安。因官职卑小,未被囚禁,故有此作。
“国破山河在”一联,交代形势,一开始就对仗。五律讲究对仗,一般在中间两联。但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。两句中各有转折:“国破”是说长安沦陷了,“山河在”是说山河依旧,这话就耐人寻味了。“在”字表现一种信念(山河可以光复),也可以是表现感慨,“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”(《世说新语》)。“城春”就是风景不殊,而“草木深”就不同了,表明风景也有变化。偌大一个长安,一旦没有城市管理,草木乱长,看上去就荒凉了。由于语未了便转,诗句就非常耐人寻味。
“感时花溅泪”一联,抒情带写景,是唐诗名句。“感时溅泪”“恨别惊心”,本是公共之言,就是大家都想得到的话。但嵌入“花”、“鸟”二字,就不同寻常了,是想不到地好。这不但是移情于物,使诗人感情得以推广,即“以我观物,则物皆著我之色彩”(王国维),而且与上文的“草木深”紧密联系在一起。胡震亨曾赞此诗“对偶未尝不精,而纵横变幻,尽越成规,浓淡浅深,动夺天巧”,极是。
“烽火连三月”一联,是叙事,对仗亦妙。“烽火”指战争,“连三月”不是说一连三个月,而是说自安史之乱爆发(755年冬)到757年,诗人在战乱中度过了两个春天、两个三月,这个“三”字是个序数词,与“万金”的“万”对仗,即有别趣。“家书抵万金”,说家书成为最珍贵的东西,可见诗人很久没有得到羌村的消息。同时写出了乱离人生共有的情态,故能打动历代读者,引起共鸣。这两句文意连贯,成流水对。律诗有一联为流水对,则整饬中见流畅,全诗皆活。
“白头搔更短”一联,是自画像,表现诗人的神伤。“白头搔更短”一是说头发白得厉害,二是说头发断得厉害,三是说头发掉得厉害——何以见得?“浑欲不胜簪”,连簪子都快插不稳了。前三联大处落墨,这一联是细节收拾;前三联语言千锤百炼,这一联语言则口语化通俗化生活化,反差虽大而能统一,表现出作者语汇的丰富和驾驭语言能力的高超。加之主题重大,内涵深厚。所以一向被推为五言律诗的登峰造极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