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笔记中的动物

劳模驴

笔记中的动物 陆春祥 2206 2021-08-19 00:18

  唐朝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续集卷八有“运粮驴”:西域厌达国,有寺户,发数头驴运粮上山,无人驱逐,自能往返,寅发午至,不差晷刻。

  段作家描写的是一座寺庙,一个典型例子而已。这寺庙,也许在山上扩建一个更大的场所,山上有许多工人在工作,要吃饭呢,就派驴子运吧。人手本来就紧张,将粮装好,数十头驴,第一回,有人牵着它们,往目的地方向来回一趟,这就足够了,第二回开始,人就不用指挥,它们自己就能往返,凌晨三点多出发,中午十一点多就能打来回了,时间一点都不差。

  驴似乎一生下来,就只知道劳作,是动物中劳动模范。典籍上记载,这驴还是外国进口的,因此是外国专家中的劳动模范。

  要出色地完成劳作,成为人类的好帮手,也不是这么简单的。即便是人,也不都是合格的劳动者。

  首先,它要有足够的体力。这些粮食,一袋最少有五十斤,有的还不止,为了稳当,往往会是左右两边平衡地装,甚至会更多。我们这座城市,有回修缮一个景区,要将那些条石搬到山上去,用的就是驴子,条石起码有几百斤重,那些驴子很顽强,踏着石阶,一步一步往上爬,速度还不慢。

  其次,它不会偷懒。这么来回一趟,八个小时,那驮着重量的时间至少在一半以上,也许回程没东西,它会跑得快些。可以想见的是,它上山,一直在山道上走,这样的山道还是崎岖不平的,而且是陡坡,根本不可能歇下来,也无法歇下来,它也不知道歇下来,它只知道从开始出发,就会一直将粮食运到目的地。

  第三,它不会贪污截留。这也是人类信任它们很重要的一点。如果是条石什么的,无法吃,也不用担心。但是,粮食不一样,它也要吃粮食啊,粮食是必需品,人人都需要的。如果改用人运,中间没有人押送,保不定人会不断地歇脚,不断地牢骚,继而截留,甚至卷走逃跑都有可能。

  但驴不会,它对生活要求极低,一把粗草,喂饱肚子就可以,也极少生病,和驼一样,耐干旱。它的思想也很简单,它忠于人类,让它做什么就做什么,要它怎么样就怎么样,毫无怨言。

  我看阿凡提的故事,总是被他的幽默形象所吸引。蓄着山羊胡,鹰钩鼻,小圆眼睛,戴着小帽,手上还拿着个弹拨乐器,是不是冬不拉不知道,最点睛的是,阿凡掉,倒骑着小毛驴,得得得,每天都是快乐无比。他骑着那头小毛驴,总是去做正义的事,嫉恶如仇,哪里有不平,哪里有坏人,哪里就有阿凡提,他总是将坏人治得服服贴贴,他总是将不平处理皆大喜欢。阿凡提将快乐带给人们,驮着他的小毛驴,功劳也不小呢,没有小毛驴的任劳任怨,阿凡提也成不了阿凡提。

  但是,现代汉语里,与驴有关的词语,驴打滚,驴肝肺,驴脸,大多却是贬义的,我真不知道怎么回事,到底是谁最早将这些恶意加在驴身上的呢?

  当然,很容易想到柳宗元,他的《黔之驴》太有名了,是不是他将驴的名声率先搞坏的呢?

  贵州山区本来就没有驴,那个好事者将驴用船运进去了。这个好事者又不好好地使用它,前面说过,驴可是宝贝,它什么都能干,可是,好事者偏偏不用,还将它放在山下。无所事事的驴,整天闲得蛋疼,看见老虎也不怕,这老虎是什么啊,咱不怕,咱个大啊,力气大啊,不用怕它的。高兴的时候,还大叫一声,练练嗓子嘛,也吓吓那胆小的老虎。

  可悲的是,正因为驴的单纯,基本没有和其他动物斗争的经验,所以,它被那只观察它时间很长的老虎看出了原形,那老虎三下二下就将驴给解决掉了,就如吃那个驴火烧一样,吃了还想吃。

  其实,柳大作家,本也无意将驴描写成这样。他数年内连连遭贬黜,人生一连串的不得意,什么原因呢,还不就是朝中那些当权者,肆无忌惮地滥用权力。他用作家的眼光观察,那些当权者,虽然现在强势,却也如同那驴一样,外表强大,而终究会被正义和历史审判的。

  只好委屈贵州山区那头驴了,贵州驴啊,你就做一回当权者的替身吧。

  柳大作家没想到的是,这贵州驴,一直将黑锅背到了现在,一千多年过去了,驴的形象仍然没有得到平反昭雪,还是那盲目自大、愚不可及的典型。

  辛勤劳作的驴们,以及驴的子子孙孙们,真是冤枉死了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