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其他 笔记中的动物

鼋将军

笔记中的动物 陆春祥 2341 2021-08-19 00:18

  鼋就是大鳖。小鳖天天见,鼋却和大熊猫一样珍贵。

  一千多年前,在南方中国的湖泊沼泽中,鼋却是很常见的。

  谢肇淛的《五杂俎》卷之九《物部一》写到了多种性格的鼋。

  老百姓将鼋视作美味。把鼋杀掉,将它们的肉悬挂在屋外的架子上,估计是鼋大肉多,一时半会吃不了,将其风干。这些已经变成肉的鼋,如果边上没人,它们便会将肉伸展,自由得很,听到人声,就会缩回去。甚至将它们的肉都剐尽了,只要肠子还和头连着,它还能好几天不死。这是不是神经末梢的作用,不得而知,反正它生命力极强,九死一生。更奇怪的是,这个时候,如果哪只不识相的大鸟飞过来,以为吃到了美味,一定会被鼋反咬。看看,自卫能力这么强大。

  有趣的事接踵而来。

  先看一只自以为是反而送命的愚蠢大鼋。

  在广陵的沙滩上,有只大水牛很舒服地躺着,享受着日光浴。这个时候,宽阔的水面上,有一只席子一样大的鼋正浮出水面,悄悄地向水牛逼近。牛发现了大鼋的企图后,急忙起身应战,水牛的战术是,它围着大鼋转圈,用牛角奋力触大鼋,几个回合下来,大鼋被水牛拱翻。大有大的好处,大也有大的不便,大鼋面朝天以后,很难翻身。江边洗澡的人群,发现了这一场恶战,当然,大鼋就成了人们的美味了。

  再看一只勇敢聪明而重获生命的大鼋。

  仪真有个渔民,用网抓到了一只大鼋。渔民将鼋弄回来后,一时半会没有处理,就将鼋的脚用绳子捆牢,丢到猪圈里,准备第二天再杀。夜晚,一只老虎窜进猪圈。此虎估计见识少,或者是新手,根本就没见过猪嘛,它将大鼋当作了猪,就去抓大鼋。大鼋虽然脚被捆牢了,可它有嘴啊,它的厉害之处就是嘴,于是,大鼋就一口咬住老虎,死死不放,老虎起先是挣扎,后来,挣扎也没有力气了,就倒在地上,大鼋和虎就这么僵持着。天亮后,主人发现,叫来了好多人,大家合力将老虎拿下。众人都认为是大鼋的功劳,有这么大的功劳,我们怎么能忍心吃它呢?于是,解开绳子,将大鼋放回江中。

  孙悟空一行取经途中,遇到许多成精的动物,牛精虎精蛇精蜘蛛精蜈蚣精,大多害人,但也有帮助他们的。过通天河时,滔滔江河,又没有船只,怎么办呢?有了,一只大鼋,向着无助的僧人们游来,不管它是不是观世音派来的,终究它来了,这是一只巨大的鼋,一只生活在通天河的领袖鼋,一只保卫通天河的将军鼋。有了巨鼋那宽宽的背脊,唐僧师徒,甚至包括白龙马,都很安然地渡过。

  无锡鼋头渚,三面环湖,那一块巨石,如威武的巨鼋,挺立在太湖的碧波之中,它简直就是太湖的保护神啊!

  在孔庙奎文阁稍前的东西两侧,有两座御制碑亭,两通露天巨碑,导游都叫它们“龟驮碑”,东边是成化碑、洪武碑,西边为弘治碑、永乐碑。这些石碑高六米多,宽二米多,碑的底座,龟趺,高也有一米多。实际上,驮碑的动物并不完全是龟,陪同我们的文物专家说,这是一种似龟非龟的动物,叫赑屃(bi xi),它是一种神话动物,是龙王的四太子。关于这个四太子的爱好,却有不同的说法。清代高士奇《天禄识余·龙种》说:俗传龙生九子,各有所好,一曰赑屃,形似龟,好负重,今石碑下龟趺是也。而明代李东阳的《怀麓堂集》则说:赑屃,平生好文,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。

  不管怎么说,这个和鼋一样身材和性格的四太子,都是讨人喜欢的,善于负重,而且长寿,还爱好文学,喜欢文字,真是能文能武,难怪皇帝们立碑会那么喜欢它。

  按照科学家的研究,大鼋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.75亿年了,现代的环境很难让它们有立足之地。中国目前只有不到200只鼋,其中80只生活在鼋的故乡——浙**田县的瓯江边。青田有一个浙江省级的鼋自然保护区,就在明代大文豪刘伯温隐居的石门洞边,说是保护区,但要见到鼋,还是很难得。当地媒体最近有这样的报道:根据县水利局鼋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的目击鼋情况备忘录上显示,除了2002年发现那只1.9公斤的幼鼋外,10年来也只有7位渔民在瓯江河段目击未经证实的“鼋”,基本上,鼋在水面停留一二分钟后就潜入水中。

  刘伯温隐居的时候,瓯江边一定有许多鼋出没,成群结队,浮游上下,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?刘伯温一定神往。尽管,他的《郁离子》写了那么多的动物,但是,他没有写鼋,是怕鼋和猪(朱)有什么关系吗?不得而知!

  这就是今天鼋的现状。鼋没有了,鼋的故事也没有了。

  身负千均,仍然昂首挺立的大鼋,只能是个传说了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