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莎行·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
踏莎行·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
姜夔
【题解】
姜夔(1155—1221),字尧章,饶州鄱阳(今江西鄱阳)人,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。少年时随父宦居汉阳,因父早亡而陷入孤贫。成年后多次参加科考,屡试未中,终生布衣。诗词得到萧德藻、杨万里、范成大等名士的揄扬,一时声名籍甚。擅长书法,谙熟音律,并以此为生,旅食江淮一带。晚年寓居弁山白石洞下,号“白石道人”。
这首词作于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),描述的是诗人自汉阳(今湖北武汉)赴湖州途中,船行至金陵(今江苏南京)恰逢元日,因感梦而思念所爱之人,生发出一段感触。
燕燕轻盈①,莺莺娇软②。分明又向华胥见③。夜长争得薄情知,春初早被相思染。 别后书辞,别时针线。离魂暗逐郎行远。淮南皓月冷千山,冥冥归去无人管。
(录自《全宋词》第3册,中华书局1965年版)
【注释】
①燕燕:比喻体态轻盈如燕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孝成赵皇后,本长安宫人。初生时,父母不举,三日不死,乃收养之。及壮,属阳阿主家,学歌舞,号曰‘飞燕’。成帝尝微行出,过阳阿主,作乐。上见飞燕而说之,召入宫,大幸。” ②莺莺:比喻声音婉转似莺。王楙《野客丛书》云:“唐有张君瑞,遇崔氏女于蒲。崔小名莺莺。”古代多以“莺莺燕燕”指代姬妾或妓女。 ③华胥:梦。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昼寝而梦,游于华胥氏之国。”后多以“华胥”代指梦境。
【评析】
这首词是姜夔青年时代的作品。据考,词中女子是合肥的一位歌女。词情感饱满,语言工妙,以梦中与情人相见起笔,以情人梦魂孤零零地离去收笔,抒写了恋人别后的相思之苦。上片写梦境。通过眼中的“燕燕”,耳中的“莺莺”,表明梦里相见的真切与“分明”。“夜长”句有两种理解。一是情人独自诉说相思。姜夔因一生旅食,居无定所,难免会让情人心生怨气,从而质问他:“薄情郎可知长夜漫漫的煎熬?从春初分离的那刻,奴家整个人就已浸透了相思。”一是与情人梦中的对答,互诉衷肠。女子嗔怪薄情郎,词人表达对女子的眷恋已染满心怀。下片写梦醒。手边的书信与女红,让词人睹物思人,如影随形。尾句凄婉寂悄、意境清冷,“一轮冷月映照淮南青山,你的梦魂悠悠归去,无人相伴”。王国维赞叹:“白石之词,余所最爱者,亦仅二语,曰:‘淮南皓月冷千山,冥冥归去无人管。’”(《人间词话》)
【相关链接】
宋时城市经济相当发达,城市结构突破了唐代长安“坊市”格局的束缚,居民区与商业区均为开放式,商业空前繁荣。随着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的觉醒,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接触、互动,正统、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突破等级观念,化“雅”从“俗”,用于消遣娱乐的民间文化渐为主流文化认可,从“俗”入“雅”,包括一些原本肃穆的、充满宗教神秘意味的礼仪活动,也逐渐向功能化、娱乐化的方向转变。
宋朝的元日礼俗承接前朝,傩祭、守岁、放爆竹、挂桃符、元日大典、饮酒聚宴,如此种种。但新时代赋予了节日新的意义。如宋代民间驱傩仪式形式更加简化,常由三五人组成一队进行表演,演变成为民间称为“打野胡”“打夜胡(狐)”“打野云”等卖艺者乞钱谋生的手段,而傩戏面具也已成为市井流通、供民众玩乐的商品。
描写北宋都城风俗人情的《东京梦华录》(卷6)记载,元日,开封府宣布开放关扑三天,不咎罪责。所谓关扑,就是赌博游戏,有多种玩法,比较常见的是掷铜钱:玩家将一枚或几枚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,以掷出背面者为赢家。一大早,士庶互相庆贺,坊巷中都是带着食物、生活用品、水果甚至柴炭来下注的人,口中吆喝着“关扑、关扑”。马行街、潘楼街,州东宋门外,州西梁门外踊路,州北封丘门外,及州南一带,皆结彩棚,彩棚下的摊位铺陈冠梳、珠翠、头面、衣着、花朵、领抹、靴鞋、玩好之类售卖,间或有几家舞场歌馆这样的娱乐场所,路上车马交驰。到了傍晚,连富贵人家的妇女也走出家门,有的纵赏关赌,有的进舞场歌馆观看表演,有的到市店馆宴,“惯习成风”。